施政报告

(四) 多元经济

理念

75. 香港一直被多家国际机构评为最开放、自由和具竞争力的城市5。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我们会继续尊重经济规律,奉行市场运作和推动自由贸易,并锐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十三五」规划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发展创科事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特区政府会做好「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抓紧机会,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并积极连系世界,开拓更大商机。

香港经济现况及前瞻

76. 今年1月我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当时各国领袖、国际组织首长和经济评论员都对经济前景充满乐观情绪,但数月后国际贸易环境便风起云涌,单边主意抬头,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本港经济亦难独善其身。这场看来难以避免的冲突提醒我们,香港作为外向型的经济体,必须时常保持警觉性,作好预防和装备,应对突发事件,并同时发展多元经济,提升香港抵御外来冲击的实力。

77. 今年上半年,受惠于环球经济大致向好,香港经济增长强劲,按年实质增长4%。踏入第三季,经济活动亦维持稳健扩张。对外贸易和本地消费均继续有可观增长。劳工市场全民就业,失业率近月维持在2.8%,是过去20多年来最低。市民收入普遍上升,当中收入最低三个十等分组别的全职雇员在扣除通胀后,就业收入按年实质增加2.3%。通胀率大致保持温和。

78. 然而,环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已显著上升。中美贸易摩擦有机会持续甚或恶化,有可能波及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投资活动,香港经济所承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将会更为显著。此外,美国持续加息,本港的最优惠利率12年来首次上调,加上环球金融环境或会更为波动,未来有可能影响本地经济以及资产价格。虽然中美贸易摩擦暂时对本港经济影响有限,且基于年初至今的实际情况,香港今年全年经济增长仍可望达到3至4%,高于过去十年平均每年2.7%的增长率,但我们必须密切监察经济环境往后的变化,以便作出迅速和适切的回应。

土地与人力

79. 香港经济发展目前面对两大樽颈,即土地和人力,而且都不易解决。本届政府将竭力以短、中、长期措施提供足够土地供房屋和经济用途,并多管齐下确保有充足的人才支撑各行各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

80. 政府致力优化本地人力资源规划,以配合香港经济高增值及多元化的发展。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正检视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机遇及挑战,并统整相关的研究分析,探讨培育人才、释放本地劳动力及吸引外来人才等策略。政府已于今年8月公布首份人才清单,涵盖11个香港经济发展最需要的专业。

81. 政府会透过增加资源和新政策措施为香港培育和汇聚人才,例如,在创科方面,我们已相继推出「本地研究生学费豁免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专才培育计划」及优化「实习研究员计划」多项措施,积极吸引及培育科研人才。在海运方面,我们会向「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注资2亿元,加强培育行业专才。在建造业方面,今年成立的「香港建造学院」会提供全面、先进和获资历架构认可的课程,吸纳年青生力军。在法律服务方面,律政司积极支持法律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区域性和国际性的合作和交流,包括安排本地年青法律专业人士到国际组织实习和参与在香港举行的重要法律会议及课程。此外,除了委聘资深大律师╱资历较深的大律师负责检控部分较为复杂或敏感的案件外,律政司亦会积极考虑扩大现有委聘经验不足十年的大律师担任资深大律师╱资历较深大律师副手的安排,让更多资历较浅的大律师能汲取处理案件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律政司亦计划推出一项练习计划让资历较浅的大律师参与民事法律工作。

政府对政府事务

82. 过去一年,我们充分发挥「政府对政府」的功能,透过双边和多边联系,为香港发掘更多机遇,推广香港优势和吸引更多海外和内地企业、投资者和人才落户香港。

83. 在加强经贸关系方面,过去12个月,特区政府签订了三份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涉及12个经济体(东盟十国、格鲁吉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我们亦完成了与马尔代夫的自贸协定谈判,并正继续与澳洲进行双边谈判。建基于我们与英国展开的「贸易伙伴策略对话」和两地就更紧密经贸合作事宜发表的共同声明的良好基础,我们正与英国探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方案,包括将来签订自贸协定的可能性。我们正寻求与太平洋联盟,即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四国缔结自贸协定。这四个太平洋联盟成员国占整个拉丁美洲的生产总值近四成。

84. 此外,我们计划在东盟与相关经济体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的谈判后,根据当中有关新成员加入的条款,寻求加入该协定。该协定成员除东盟十国外,还有澳洲、印度、日本、韩国、中国内地和新西兰。这16个经济体的本地生产总值总和接近全球三分之一,加入该协定将让香港能参与当前泛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

85. 为吸引外商到港投资及保障港商在外地的投资,香港至今与海外经济体共签订了20份投资协定,囊括大部分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我们分别与巴林、马尔代夫、墨西哥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完成谈判,并会在双方完成所需内部程序后安排签署投资协定。现时,我们正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并将会探讨与土耳其开展磋商。

86. 为巩固及提升香港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地位,拓展商机,除现有的12个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外,我们正积极扩展经贸办网络。我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开设的驻泰国曼谷经贸办,获泰国政府高度重视,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有关的磋商,在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及开设有关职位后,预计可于2019年年初开始运作,以期在香港与东盟的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最快于2019年1月生效后,成为香港驻东盟的第三个经贸办6,进一步加强香港与东盟的双边联系。至于较早时建议增设的驻印度孟买、韩国首尔、俄罗斯莫斯科和阿联酋杜拜经贸办,我们正分别与相关政府磋商。

87. 政府至今已与40个税务管辖区签订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并期望在未来数年可把签订协定的数目增加至50份,进一步扩展网络。

88. 身为行政长官,我在推动双边和多边联系,以及提升香港国际地位的工作上不遗余力。自去年7月上任以来,我出席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领袖会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会议等国际会议,并出访了英国、瑞士、法国、比利时、沙特亚拉伯、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尼等多个国家,重申香港自回归以来成功落实「一国两制」,并推广香港多方面的优势和探讨合作空间。

加强与内地合作

89. 特区政府驻内地的五个办事处及11个联络处将继续加强与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的联系和向内地企业和民众介绍香港情况,为港商搭建与内地相关部门直接沟通的平台,并联系在内地工作、学习和居住的港人。

90. 过去一年,特区政府分别与中央部委及省市政府积极寻求进一步合作空间,合作的范畴已不再局限于商贸、金融、投资,而是扩展至创新科技、创意产业及青年交流等。

政策方向

「一带一路」建设

91. 政府致力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去年年底,特区政府与发改委签署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安排》),通过26项合作措施,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上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的关键定位。这些措施涵盖香港拥有独特优势和地位的六大重点领域,分别是金融与投资、基础设施与航运服务、经贸交流与合作、民心相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加强对接合作与争议解决服务。今年6月,「一带一路」联席会议首次在北京举行,为香港与内地相关部委就「一带一路」倡议建立独有和直接的沟通机制。此外,政府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自2016年起连续合办了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短短三年间,论坛已成为内地、海外与香港企业对接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带一路」商务投资平台。

92. 香港已确立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首选平台和重要节点。秉承香港的独特优势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制订了五个「一带一路」的策略重点,包括(一)加强政策联通、(二)充分利用香港优势、(三)用好香港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四)促进项目参与,以及(五)建立伙伴合作,以推动与内地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伙伴的协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商经局)会在政府推动「一带一路」工作上担当牵头和协调统筹的角色,并正招聘「一带一路」专员专责相关工作。由商经局管理的「专业服务协进支援计划」会继续提供资助,加强对外宣传本港专业服务,以及协助专业服务界别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及应对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

93.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特区政府以「飞跃四十载 同发展‧共繁荣」为主题筹办活动,让市民回顾香港在过去40年一直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建设,亦前瞻香港在未来如何在国家深化改革开放下,与内地一起开拓更大的合作空间,发掘更多发展机遇。

94. 去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视察香港期间见证了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过去一年,中央相关部委及粤港澳三地政府一直积极推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

95. 我在今年8月15日在北京以成员身份出席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我在会上提出,「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独一无二的特色,亦是大湾区迈向国际的重要基础。事实上,中央领导人已多次表明,在推进大湾区建设时,要坚持在「一国两制」框架内严格依照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

96. 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经济新增长点,并可拓阔香港居民生活空间的机遇。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新陆路口岸相继开通,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布局已基本完备。中央自去年起陆续宣布多项便利港人在内地居住、工作和学习的措施,特别是今年8月国务院推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更大大丰富了这个「生活圈」。

97. 我会善用行政长官作为领导小组成员的身份,透过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寻找和发掘在经济、社会和民生各方面的机遇。在特区政府内,我会成立一个高层次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并出任主席,成员包括所有司局长,全面统筹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事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亦将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并委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以具体落实有关的工作。

创新及科技

良好进展

98. 我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循八大方向发展创科,并投入庞大资源,这个策略广受业界认同,并取得良好进展,包括:

  1. 为本地企业合资格的研发开支提供额外税务扣减的法案7,已进入立法会最后审议阶段,通过后将惠及企业在2018-19年度投入的合资格研发开支;政府亦已接纳了由徐立之教授领导的检讨研究政策及资助专责小组的建议,向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辖下研究资助局(研资局)的研究基金投入额外200亿元,加强大学的研究实力,以及建议成立30亿元「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增加研究拨款来源;
  2. 取得立法会通过100亿元拨款,在香港科学园建设专注于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和中国科学院辖下的广州生物医药及健康研究院和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已率先表达意愿加入平台,与本地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我们的目标是首批科研机构可于明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在两个创新平台建立实验室。在汇聚科技人才方面,政府已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及「科技专才培育计划」。政府亦接纳上述专责小组的建议,支持研资局推出「杰出学者计划」,在引入、培训及留住人才等方面三管齐下,壮大本地创科人才库。稍后在港成立的「大湾区院士联盟」更令我们的人才库「如虎添翼」;
  3. 创新科技署已于今年7至8月与六间投资公司共同落实「创科创投基金」,以配对形式投资本地创科初创企业,而香港科学园(科学园)和数码港亦分别获政府拨款70亿元和2亿元加强其对进驻的企业的支援;
  4. 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基建工程已于今年6月展开,目标是在不迟于2021年提供首幅可兴建设施的土地。科学园的扩建工程将较预期提早一年于2019年年内完成;而「创新斗室」人才公寓,以及将军澳工业邨的「数据技术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亦会如期在2020年起陆续完成;
  5. 创新办正进行检视现行法例及法规的工作,务求清除窒碍创科发展而不合时宜的条文,创新办正征询相关界别的意见和疏理须检讨的范围;
  6. 开放政府数据,可为科研提供所需的原材料。我们已在上月敲定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和推行措施,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政策要求所有政府部门须在今年年底前制订和公布其年度开放数据计划。此外,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正积极筹备大数据分析平台,让学术研究人员参阅医管局的临床数据,并会为他们提供有关培训,以便合作进行研究项目;
  7. 我们会于明年4月推出一套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提高评审标书时技术因素所占的比重,让具创新建议的标书有更大机会中标。我们亦会加强与业界的交流和发放采购资讯,以助创科初创企业和中小企参与政府采购;及
  8. 科普教育是推动创科发展的重要一环。教育局会持续在中小学推动「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加强支援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观摩和比赛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在科学及科技方面的潜能。教育局已在去年向学校发出「计算思维─编程教育」的课程补充文件,并已开始为学校领导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举办STEM教育进深培训课程。位于九龙塘乐富的「STEM教学中心」已开始运作。我们欣悉有机构计划开办全港首间主要以STEM为课程方向的学校,培养对创科有兴趣的本地学生。我亦十分欣赏不同机构举办创科博览、研讨会和比赛,让学生可以加深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以致用。为鼓励以创科解决民生问题,营造炽热的创科氛围,政府会拨出5亿元,在未来五年每年举办「城市创科大挑战」,就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公开邀请各界提出创科解决方案。获选的方案除可获得奖金外,亦有机会在合适的公营机构试用,以得到实践和优化。

99. 香港过去一年在创科发展方面最振奋人心,影响最深远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自批示。习主席肯定香港拥有雄厚科技基础和高质素的科技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今年5月,科技部和财政部推出新政策,容许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可以在香港使用有关资助,实现了本港科技界盼望多时的科研资金「过河」安排。而刚在9月底,科技部与创科局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为两地创科合作提供顶层设计。

加速再工业化

100. 香港经济虽以服务业为主,但随着创科发展和推动研发,高增值的高端制造业其实大有可为。此外,高端制造业又会衍生一定的研发需求,有利提升产业对研发的资源投入,令本地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研发蓬勃及持续发展。再者,高端制造业会为本港创科人才,特别是年青的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

101. 为鼓励业界善用创科、应用智能技术和生产程序进行高端生产,及加速「再工业化」的实体发展,我建议拨款20亿元,成立「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生产商在港设立智能生产线。创科局会制订相关运作细则,例如申请条件和审批机制等。科技园公司在大埔工业邨设立的「精密制造中心」和稍后落成的将军澳工业邨「先进制造业中心」可提供设施予业界进行智能生产。我亦建议向科技园公司额外提供20亿元,在工业邨寻找合适的土地,为专项先进制造业建设所需的生产设施。

推动技术转移

102. 香港各所大学均有优秀出色的科研人才。为充分释放香港的科研力量,促进技术转移及研发成果实践,创新及科技基金目前资助的三项有关计划的拨款将增加一倍,即每所大学的技术转移处每年可获得的资助由现时最多400万元增加至最多800万元;「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对每所指定大学的资助上限亦由现时每年400万元提高至每年800万元;以及每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香港分中心」的每年资助由现时5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以支持科研及成果转化工作。

智慧城市

103. 去年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提出超过70多项措施,包括发展数码个人身份、智慧灯柱、提升政府公共云端服务和建立新的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基础建设项目。在由我主持的委员会督导下,这些项目已陆续展开。

104. 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政府的创新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创科局于2017年年中设立科技统筹(整体拨款),支持各政府部门筹划及推展科技项目,以提升运作效率及改善服务。至今,该计划已支持超过40个由部门提出的科技项目,当中不少都是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采用科技辅助楼宇渗水调查、加强综合天气监测及提升跨境车辆及货物的清关效率等。我会向计划增拨5亿元,以进一步推动各部门利用科技,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105. 我们会采用最新的资讯科技,进一步革新电子政务。我们会在2019年在「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引入人工智能和聊天机械人功能,方便市民搜寻和使用电子政府服务,并通过应用数码个人身份,在2021年年中提升电子政务的推行。我们亦会在1823联系中心尝试应用聊天机械人处理公众查询。

106. 为更好吸纳科技界的意见,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会成立「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邀请业界就不同公共服务提交资讯科技应用方案及产品建议,并为合适的方案安排测试及验证技术,让政府部门更有效制订创新的措施改善公共服务,例如市政服务、人群管理、货物清关等,并为本地初创及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商机。

107. 为应付科技发展对执法带来的挑战,我们将以创科的「应用」、「研发」、「分析」及「防卫」四个策略,提升执法机构的能力。「应用」包括发展智慧监狱、智能清关及执法,并以科技提升入境处的服务;「研发」及「分析」包括加强打击罪案及政府保安的技术研发,以及提升数码证据及法证的分析能力;「防卫」则包括提升网络安全防卫,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消防安全策略。

航运及物流

108. 海运业过去一直推动着香港的经济发展,目前超过九成的货运量仍是经水路运送进出香港,是贸易和物流业的重要支柱。虽然香港港口近年的货柜吞吐量呈下降趋势,但悠久的海运传统,天然的地理位置,船东、船务公司和海运服务行业的汇聚,仍然是我们的优势。香港船舶注册处为船东提供全年无休的优质服务,船舶总注册吨位位列全球第四,在国际海运界中,香港注册的船舶早已获认定为高质素的船队8

109. 过去多月,我主持跨部门会议与业界接触,检视本港海运业的未来发展策略;并谘询了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的意见。无可否认,香港面对邻近和区内港口的竞争愈趋激烈,我们必须承认单靠港口货柜进出业务并不能继续为香港经济带来强大增长动力,我们必须善用香港的独有长处,以及「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发展高增值海运服务。

110. 政府将推行以下多项措施,支持和提升高增值海运服务的发展:

  1. 以税务措施推动香港的船舶租赁业务,并委讬香港海运港口局成立专责小组拟订细节,藉此提升香港成为亚太区的船舶租赁中心;
  2. 提供税务减免,以促进海事保险及承保专项保险业务在香港的发展;
  3. 研究简化规管,便利船东保障及赔偿协会在香港运作;
  4. 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措施,支持香港为国际海运业继续提供可靠和高质素的争议解决服务;
  5. 在选定的政府海外经贸办和驻内地办事处及联络处设立香港船舶注册处区域支援团队,以更快捷直接地为船东在当地港口提供支援,并推广香港船舶注册;
  6. 向「海运及空运人才培训基金」注资2亿元,加强培育行业专才;
  7. 继续拓展香港的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网络,以吸引更多国际海运和海运服务业公司落户香港;及
  8. 与业界合作,共同在海外和本港向持份者推广香港的海运及港口服务,并鼓励更多公司和个人积极把握相关行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111. 本港海运界亦建议政府考虑推行额外措施,鼓励更多海运业的业务委讬人(例如船东、营运商、船舶管理者)利用香港作为他们营运海运业务的基地。由于相关的海运业务委讬人涉及的业务范围甚广,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已要求运房局牵头,连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尽快提出可行方案。

112. 电子商贸在全球蓬勃发展,带动跨境物流派递增长,尤其是空运派递及转运服务。机管局于本年6月成功招标兴建高端物流中心,而位于香港国际机场的空邮中心启用至今已20年,香港邮政正积极研究重建,引入先进设备,大幅提升其效率及处理量。

金融

113. 香港以高度国际化、专业化的金融基建与市场环境,并受惠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已发展成为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国家推行金融市场开放作出贡献。

114. 为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政府会继续透过优化法律及税务框架,为基金业提供一个有利的营商环境。我们于今年7月实施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在单位信讬结构以外提供一个新的基金结构,并正研究为私募基金建立有限合伙制度。我们亦正检视现行适用于基金业的税务优惠安排,确保业界可以在推动营商的同时,亦能与国际税务合作要求看齐。为进一步扩阔基金销售渠道,我们亦会继续与其他市场推动基金互认安排。

115. 持续发展和壮大香港的资本市场对于巩固我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凭借我们与国际接轨的法制和规管、自由流通的资金,以及切合市场需要的上市制度,我们在过去九年间,共有五年的新股集资额名列全球第一。

116. 今年4月,香港联合交易所(港交所)推行新上市制度,包括在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前设下容许具有由个人持有的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企业,以及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今年在港上市的新股集资活动继续秉承过去的良好势头,截至9月的集资总额超过2,380亿港元,暂为全球第一。港交所会继续致力把香港发展成更深更广的融资平台。

117. 我们已向立法会提交《2018年财务汇报局(修订)条例草案》,推动上市实体核数师监管制度的改革工作。在拟议的新监管制度下,财务汇报局的职能将获提升,成为全面而独立的上市实体核数师监管机构。我们会在条例草案获通过成为法例后,向财务汇报局提供不少于3亿元的种子资金,协助该局从现有核数师监管制度顺利过渡至新制度。

保险业

118.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的基建和贸易发展,并带动对大型基建和投资项目的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香港有成熟的保险市场及健全的规管制度,可为这些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助区内生产要素流动,确立香港的金融优势,支持区内实体经济发展,更为香港保险业注入新动力。为加强香港作为国际保险枢纽的地位,经谘询「金融领导委员会」后,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包括推行税务减免以促进海事保险及承保专项保险业务在香港的发展。政府亦会修改相关法例,以容许在香港成立专为发行保险相连证券的特殊目的公司,深化香港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我期待保险业监管局提出更多可提升香港保险业竞争力的建议。

金融科技

119. 政府会继续从推广、支援措施、规管、人才及资金五方面,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刚在上月推出「转数快」系统,把银行和储值支付工具连系起来。市民只需利用手提电话号码或电邮地址作为收款人识别代号,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金调拨。共通二维码的支付标准亦已在上月公布,便利商户和市民透过不同电子钱包进行支付。

120. 金管局正在处理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的申请,预计最快可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发出。银行业开放应用程式介面框架容许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参与,为市民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在推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业竞争力的同时,我们也会密切留意相关的风险,以及坚守保护投资大众的责任。

121. 去年我在《施政报告》宣布,政府将带头发行绿色债券,彰显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以及推动绿色金融在香港发展。我们正在寻求立法会的相关授权,以尽快推展政府绿色债券发行计划,并发行计划下的首批绿色债券。

旅游业

122. 政府去年推出了《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以促进旅游业的平稳、健康和持续发展,并为未来制订前瞻性的策略。我们正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包括推广地区深度游,让旅客体验香港的地道生活文化和地区特色。就此,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继去年推出「旧城中环」后,刚于今年9月推出深水埗地区推广项目,为旅客推介区内的特色。我们会继续物色合适地区,发展地区旅游项目。我们亦正透过提升香港主要行山径及码头等配套设施,加强发展绿色及生态旅游。

123. 香港迪士尼乐园和海洋公园作为本港两大主题乐园,历年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本地访客。我们会继续确保两个乐园加强其吸引力,带动更多高增值过夜旅客到访。政府正密切监察香港迪士尼乐园现行的扩建计划,并会探讨乐园有否空间作下一阶段发展。政府亦继续支持海洋公园检视其定位策略和未来的发展计划,为旅客带来更全面的游乐体验。此外,山顶缆车自1888年开始投入运作,一向是香港的标志之一。山顶缆车有限公司刚获政府批出第二个为期十年的经营权至2035年,并将会投资逾6亿5千万元改善现有设施,为旅客及本地居民提供更优质服务,并提升山顶缆车作为一项重要旅游及消闲设施的吸引力。

124. 完善行业规管,是加强保障旅客权益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立法会短期内可通过《旅游业条例草案》,以便旅游业监管局尽快成立,并全面展开设立新规管制度的筹备工作。

消费者保障

125. 我们致力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近年有颇多消费者投诉面对某些行业的销售员高压推销时,在不情愿或受屈的情况下被迫购买服务,亦有不少市民受到人对人促销电话的滋扰。政府正研究立法规定某些涉及金额大或年期长的服务合约实施冷静期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会在今年底至明年初提出方案并进行公众谘询。我们早前完成了公众谘询,建议设立法定拒收来电登记册,让市民可藉登记表明拒收人对人促销电话。我们的目标是在本届立法会会期内,把上述两项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

贸易及投资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126. 凭借历史悠久的营商环境、开放、自由和具竞争力的体制,香港目前是全球第七大贸易及第三大外来直接投资流入的经济体。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的创始成员,香港一直坚定拥护和恪守自由贸易原则,支持以规则为本的多边贸易体制,并与国家和世界各国一同倡议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贯彻始终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自今年初,美国采取单边贸易保护措施,冲击世贸体制,是国际贸易发展上的一大倒退,我们对此深感忧虑。我们尤其关注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向包括从香港等地入口的某些产品加征关税。我们务必严加注视中美贸易摩擦对香港的影响,并制订应对方法。

127. 特区政府一直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亦已即时采取多项措施,协助业界开拓市场和分散风险,包括加强各项中小企资助计划,及由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实施特别支援措施,加强保障受美国关税措施影响的香港出口商等。我们会优化香港按证保险有限公司的「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的特别优惠措施及延长申请期,以进一步减轻本地企业的融资负担。特区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事态发展,适时推行支援业界的措施。

投资推广

128. 我们继续积极吸引外来投资,根据投资推广署和政府统计处最新的年度调查,母公司在海外或内地的驻港公司突破8 700间,其中1 530间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比去年同期上升8.3%。

129. 过去一年,投资推广署联同相关政策局和海外经贸办及内地办事处,采取更积极和针对性的策略,成功吸引不少重点行业的知名机构落户香港,例如:伦敦帝国学院哈姆林中心(Hamlyn Centre)的分拆机构于香港成立了外科机械人研发中心;阿里巴巴联同商汤集团 (SenseTime)及香港科技园,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为数码创业者在香港推出名为「腾讯众创空间」的创意中心,是内地以外的首间;德勤(Deloitte)亦成立了亚太区区块链实验室;来自以色列的金融科技平台“The Floor”亦于香港设立。香港的初创生态迅速发展,投资推广署的调查显示香港去年共有超过2 200家初创企业,比2016年增长16%。

会议展览业

130. 会议及展览(会展)业对香港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十分重要。为巩固香港会展业的优势,以及提升会展场地与其附近设施的协同效应,我们继续积极增加会展场地设施供应,包括把湾仔北发展为亚洲会展枢杻。我于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把湾仔北三座政府大楼及港湾消防局用地重建为会展设施、酒店和写字楼。我们正按计划兴建多座分布各区的新政府大楼,以陆续搬迁有关政府部门和法院,预计最快于2026年腾空有关用地,以进行拆卸和重建工程。我们会尽用有关用地的地积比率,以发挥其最大潜能。我们正加紧进行技术研究和设计工作,并会尽快谘询持份者意见和进行城市规划程序。

131. 至于另一重要会展场地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馆),机管局已完成收购亚博馆的私人权益,我们会与机管局商讨亚博馆第二期扩建计划。

法律服务

132. 律政司致力推动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国际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并已成立工作小组探讨于香港成立具公信力和中立的「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构,为世界各地的当事方提供「一站式」争议解决服务,解决各类商贸和投资等跨境及国际争议。该机构会设有国际性争议解决专家名册,提供包容当中所涉不同文化的争端解决方案,亦会考虑拟备一套专设的「一带一路」争议解决规则。

133. 就发展法律科技方面,律政司支持非政府机构筹建中的网上「一带一路」仲裁及调解平台,促使香港提供便捷和具成本效益的网上争议解决服务。特区政府会为此项目提供开发成本。

134. 律政司会继续加强香港与内地在民商事方面的法律合作,包括尽早与内地订立安排以扩阔两地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机制,以及探讨推动香港与内地签订相互认可和执行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安排。

135. 政府致力推展「法律枢纽」计划,正进行前中区政府合署西座和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的翻新工程,预计可于明年年中开始逐步提供空间予国际及本地法律相关机构使用。「法律枢纽」计划有助吸引更多著名国际法律服务和争议解决机构落户,在香港发展业务或开设办事处,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业的竞争力。

电讯与广播

136. 第五代流动技术(5G)的来临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将会提升电讯、创新以至科技基建,开拓高增值的市场和行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彻底改变流动服务用户的体验,为各种商业服务和智能城市的应用开辟巨大潜力。

137. 为促使5G服务早日面世,我们已预先作好规划推出充足的频谱,在多条频带中已准备合共4 500兆赫的无线电频谱,将于明年分阶段指配予流动服务营办商,使他们能及早准备,尽早推出5G服务。由于铺设5G网络需涉及安装较大量的基站,因此网络营办商在筹建有关设施时将会面临挑战。就此,政府会主动开放合适的政府场所及天台予流动服务营办商安装基站。与此同时,我们正透过资助计划,将光纤网络扩展至新界及离岛的偏远乡村,作为扩大5G复盖的骨干。

138. 继早前为提供更平衡竞争环境而完成的电视及声音广播规管制度检讨,以及我们就落实建议措施修订相关法例拟备计划,我们会推展第二阶段关于《电讯条例》的检讨,确保我们的法规切合最新科技发展,为早日迎接及推出创新服务作好准备,巩固香港作为区域电讯枢纽的领先地位。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谘询公众有关建议,以及在明年提交法例修订建议。

创意产业

设计业

139. 我在去年《施政报告》公布支持创意产业的多项措施,已逐步落实;当中包括向「创意智优计划」一次过注资10亿元,用作推动设计业和其他各创意产业的发展,其中3亿元预留给香港设计中心主要用作资助举办大型活动。我亦承诺会充分利用深水埗区这个传统的服装布艺基地,发展设计和时装产业,并藉此带动本土经济和别具特色的地区旅游。政府与巿区重建局及香港设计中心,已确定在深水埗的一个重建项目内预留地方,建立一个设计及时装基地,结合设计与工业、帮助香港的时装设计发展更上一层楼及培育年轻设计师。项目即将动工,预计在2023-24年度完成。

140. 我们过去一年积极进行以设计思维方式作为解难能力的推广工作。香港设计中心联同效率促进办公室和公务员培训处在社区层面及政府内部均推出学习班和研讨会。政府内部将据此订立指引,鼓励政府各部门在采购过程中使用创新建议,应用设计思维,以提高效率,满足巿民需要,进一步推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电影业

141. 电影业是香港八大创意产业中重要的一环,不单丰富了香港人的文化生活,更成功建立了「香港电影」品牌。

142. 虽然全球电影市场近年产生重大变化,本地电影制作数量亦大幅减少,但香港的电影制作人员在香港以外仍有良好发展,亦有不少有才华及热诚的青年人选择继续投身电影行业。

143. 我最近分别与两批资深电影工作者见面,了解业界的现状和对前景的看法。我相信香港的电影业仍有可为,但要把挑战化为机遇,让香港电影再现光芒,将有赖政府和业界的通力合作。

144. 我建议为「电影发展基金」一次过注资10亿元,在未来几年支援各项推动电影业界发展的项目,并循下列四大方向推动香港电影业发展:

  1. 人才培训
    优化「首部剧情电影计划」,提高获奖队伍数目及奖金;为不同电影专业提供更全面的培育及训练计划,让理论与实践接轨;针对编剧及剧本创作等青黄不接的情况,提供特别支援,培养更多剧作人才;
  2. 提升港产片制作
    扩大「电影发展基金」资助范围,涵盖中型预算制作,提高政府投资金额上限,以提升港产片在本地及外地巿场的竞争力;鼓励不同片种和片长的制作,配合多元化及多媒体巿场发展;鼓励业界利用香港的设施及人才进行后期制作;
  3. 拓展市场
    透过电影节及其他宣传推广活动,加强于内地及海外市场宣传「香港电影」品牌;为投资者和电影制作人建立融资平台;及
  4. 拓展观众群
    培养年轻人及学生于戏院观赏电影的习惯;鼓励更多戏院播放本地电影制作。

至于业界提出进一步放宽与内地「合拍片」及港产片进入内地市场的诉求,我亦乐意与相关的中央机关磋商,争取支持。

建造业

145. 为应付庞大房屋、土地、医疗及社区基建发展等需求,我们会联同建造业议会领导建造业界革新,推行「建造业2.0」,以「创新」、「专业化」及「年青化」为方针,提升业界承载力和可持续性,增加生产力,加强建造监管和质量保证、改善工地安全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亦会鼓励创新思维,致力培育年青一代,给予其尽展所长的机会。政府会以公营项目先行先试「建造业2.0」,以推动行业改革。我们并已成立10亿元的「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鼓励业界广泛运用创新科技,并带动本地创科企业提供崭新技术协助建造业改革。基金亦会支援从业员及学生观摩先进建造科技,而今年成立的「香港建造学院」,亦会提供全面、先进及获资历架构认可的课程,吸纳年青生力军,为建造业注入动力。

渔农业

146. 政府将继续推动「新农业政策」下的措施,包括于明年开展的农业园第一期工程。我们将建议在合适地点设立新的海鱼养殖区,并同时恢复签发新的海鱼养殖牌照,以促进渔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