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品牌
政府資訊中心 English 搜尋
搜尋 網頁指南聯絡我們
施政報告
施政綱領
重點
網上廣播
新聞稿及演辭
過去的施政報告
 
 
 
 

推動新的增長

27. 我們必須繼續鞏固香港的支柱產業。同時,從過去屢次遭受外圍因素打擊的經歷看,我們必須擴闊經濟基礎,結合香港本身擁有的條件,推動新的增長。這主要是靠各界市民和企業去發揮創意,拓寬發展領域。政府會在政策、基本設施和軟件配套等方面積極支持和配合。

製造業新機會

28. CEPA的實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讓二百七十三種香港產品免關稅輸入內地,有利於吸引一些新興產業和高增值生產環節來這裏落戶。香港在保護知識產權、設計創新、籌資融資、推廣銷售等方面具有優勢;香港品牌向來深受內地消費者所信賴。當然,由於成本等原因,製造業在本地再興起並不容易,關鍵是要通過應用新科技和創新,發展高增值的成品。CEPA簽訂以來,的確有多家內地和外國企業來打聽在香港設廠的可能性。香港企業界也探索把高增值的生產環節安排到本地來,而一些傳統製造業也有機會在香港再創新發展。我們十分歡迎在本地發展具有競爭優勢、高新技術的製造業,政府會按需要作出相應的政策配合。

高新科技

29. 推動經濟轉型的一個重點,是引入和應用高新科技,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這是我們一貫的遠景方向。科技在產品、服務、基建和工序上的應用,可以產生許多商機。近幾年來,我們興建了科學園、數碼港等設施,通過研究資助局、創新及科技基金、應用科技研究院,以及支持各類科技創業和科技培育計劃,推動了研究與開發。當然,科技發展不可能一蹴即就,而且我們在這方面的投入相對上是有限的,必須集中在幾個香港具有優勢的領域發展。香港已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員,在集成電路設計、光電子、無線通訊、數碼媒體娛樂、應用納米技術、生物醫學和中藥等方面,都具有開發創新的能力。本港企業應用高新科技也有進展:二零零二年與零一年比較,有從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本地機構、企業,總數由八百八十七家增加至一千二百二十三家,顯著上升百分之三十八;工商業的研究與開發人員,以及用於研發活動的開支,都有可觀的增長;二零零三年還繼續增多。我們已有了一個起步,政府會繼續支持高新科技的應用,推動邁向知識型經濟。

創意產業

30. 香港長期以來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這有利於創意產業的發展,而且已經很有基礎,例如電影、音樂、出版、建築、廣告和各類設計、數碼娛樂等,都打開了外地市場。工商及科技局和民政事務局會按照不同的需要,鼓勵發展各種創意產業,包括推動結合內地的資源和市場,創出新境界。CEPA實施後,港產電影從今年起可以不受進口配額限制在內地發行,這是本港電影界大展身手的空前機會。特區政府會繼續給予配合。

本土經濟

31. 近年在民政事務總署和區議會聯手推動下,各社區陸續結合地方特色舉辦活動,很多都取得成績。西貢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通過美化環境,落實和推廣一些具創意的消閒活動,西貢已真正成為香港的後花園。此外,深水埗的電腦節、荃灣的珠寶金飾坊,以至為青少年而設的創意廣場等,都辦得有聲有色。雖然也有個別不成功的事例,但整體而言,本土經濟的確能凝聚社區力量,並帶來經濟效益。我們會繼續聯同區議會提供適當的配合,讓這類項目辦得更有成效。

發展教育和醫療產業

32. 作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應該匯聚各方人才。去年推出受歡迎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來,已陸續有海外華人和外籍人士申請來香港居住。我們會從環境保護、子女教育、文康設施等各方面繼續改進香港的居住和生活條件,提高服務水平。香港的教育和醫療保健專業水平甚高,在滿足港人需求的同時,可以進一步發展為產業,為內地和亞洲地區居民提供服務。政府會研究如何在入境及其他相關政策方面配合。

國際資產管理

33. 世界上大部分民間財富現時都在亞洲時區內產生和積累,預期今後長時間裏仍是這樣。香港處於這個時區裏,地位特別優勝,有條件發展成為一個類似瑞士的國際金融服務與資產管理中心,以內地為腹地,向全亞洲提供諸如基金管理、機構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保險銷售業務和各種投資儲蓄工具等高增值服務。為了到達這些目標,我們會與業界一起努力,創造更好的條件。

美化環境

34. 去年爆發「非典」疫症後,全港市民更重視個人和環境衞生。「全城清潔策劃小組」的工作,做出了顯著成績,市內各處普遍都比以前整潔了。我們高度重視建設香港優質的居住和生活環境,務求無愧於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我們在改善水質和空氣質素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去年路邊監察站錄得空氣污染水平超出標準的時間,比一九九九年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五。海港的水質亦改善,細菌含量下降,令海洋生態好轉。保護環境是長期的工作,我們會在多方面加倍努力。

35. 香港城市建設的成就,在國際上享有美譽;不過,我們也應該承認,我們市內有多處地區呈現老化,並存在着很多的舊樓宇。市區更新包括拆卸重建、樓宇復修、復興舊區和保存有價值的建築物。加快市區更新,改善香港城市面貌和環境衞生,既可以為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也給本港建造業帶來就業機會。這個問題牽涉很廣,我們會考慮不同的可行方案,讓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討論,作出建議。

   
 
   

 

2004 | 重要告示
修訂日期 : 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