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六) 改善民生

理念

174. 經濟發展須具包容性和惠及各階層,才可促進社會融和,並達致可持續發展。過去一年,我多次出席國際會議,都強調香港奉行的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和政府積極改善民生的社會政策並無衝突;我以政府經常開支約60%投放於教育、醫療和福利,以及社會福利開支在過去六年增加86%這兩個數據,說明特區政府竭力改善民生的決心。不過,我亦必須指出,面對公共資源不是無限的情況,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單是供求的問題,也是社會不能迴避的分配問題。為讓資源發揮更大效益,我們應促成跨界別、跨專業和公私營合作,並恪守以下的理念:愛護兒童、支援家庭、鼓勵就業和尊重受助人的選擇權。此外,香港人充滿善心,樂於助人,政府應該進一步透過「民、商、官」合作和動員社區力量,建設和諧社會。

醫療

175. 醫療是市民僅次於房屋最關注的民生議題。香港享有安全穩妥的公共衞生情況和普及而高質素的醫療服務,男女的預期壽命是全球之冠9,而醫療效率更是名列前茅10。我們會繼續改善醫療體系和服務,包括加強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和將中醫藥正式納入本港醫療發展。我們亦會及早籌劃醫療硬件設施和對醫療專業人手的需求。

基層醫療健康

176. 為有效扭轉目前以治療為主的醫療服務和減輕對公營醫院的壓力,我們銳意加強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食物及衞生局(食衞局)正按去年《施政報告》的建議,在葵青區設立首個地區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康健中心以醫社合作、公私營協作及地區為本為原則,將會提供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等服務。

177. 構想中的康健中心以主中心為總部,並配以五個設於位置方便的分區附屬中心的服務樞紐,利用資訊科技基礎設施,連結一個由地區醫護人員組成的服務網絡。康健中心未來會致力加強與地區上的其他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及設施的協調,更便捷在社區內照顧居民個人健康需要。我們已敲定葵青康健中心主中心的選址,並正為營運權進行招標,以期康健中心可在2019年第三季左右投入服務。

178. 政府會大力投放資源,資助康健中心每年約1億元的營運開支。為鼓勵市民管理自身的健康,他們亦需分擔服務的部分成本。我們會以葵青康健中心為藍本,積極推展在其他地區成立康健中心的工作。為確保服務的穩定性,我們會在各區的政府物業內預留地方,並已為觀塘與東區覓得適當選址,但我們會先行在各區內承租適當物業,讓康健中心能早日投入服務。

疾病防控

179. 衞生署於今年5月公布《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我們正積極透過倡導健康飲食、體能活動、減少酒精和吸煙禍害以及鞏固醫療系統等措施來達致各項指標。

180. 為保障市民健康,政府一直大力控煙,並推出不同措施,包括設立並持續擴大禁煙區、不時上調煙稅等。經過政府和各界多年努力,15歲及以上人士的吸煙率已由80年代超過20%,大幅降低至現時10%。政府亦已訂下目標,期望到2025年把吸煙率進一步減至7.8%。

181. 近年,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愈見流行,為我們帶來新的健康風險及挑戰。這些產品往往被包裝成危害較少的替代品;推介手法更針對年輕人和非吸煙者,誘使他們嘗試吸食,甚至轉為吸食傳統香煙。事實上,這些新型吸煙產品均危害健康和製造「二手煙」,亦未有足夠証明能幫助戒煙。市民大眾或會低估這些產品的害處,甚至慢慢重新接受吸煙的形象及相關行為。

182. 自政府今年中提出立法規管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的建議以來,醫學界、教育界、家長,及不少市民對以規管形式處理這課題表示憂慮,擔心容許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有限度在市面出售,將不足以保障市民健康,特別會對兒童及青少年帶來十分負面的影響。經權衡規管或全面禁止這類產品的利弊後,我決定以保障市民健康為首要考慮,政府將於今個立法年度提出法例修訂建議,禁止入口、製造、銷售、分發及宣傳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

183. 由食衞局局長主持的「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正參考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國際間做法和本地實際情況,以期於在2019年制訂適用於2020至2025年期間預防及治理癌症相關的策略,從而減輕因癌症帶來的社會負擔。目前,由政府資助提供的癌症篩查已包括大腸癌和子宮頸癌。

184. 根據「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愛滋病及性病科學委員會」於本年年中的建議,政府將於2019/20學年開始為特定年齡組群女學童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作為預防子宮頸癌公共衞生策略。

185. 就乳癌而言,一項由政府委托,有關識別本地婦女患乳癌的相關風險因素的研究預計於明年下半年完成。政府會密切留意研究的科學實證及結果,以檢視適用於不同風險概況婦女可採用的篩查措施。

186. 基因組醫學是現今醫學及科研的一個重要領域,在疾病篩查、診斷及精準醫療方面的潛力極大。我於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一個督導委員會,領導研究香港基因組醫學的發展策略。督導委員會初步建議在香港推行大型基因組測序計劃,以促進基因組醫學的臨床應用,並通過建立本地人口的基因組數據、測試設施和人才庫,推動香港在基因組醫學方面的創新科研,配合香港未來醫療發展。我已接納委員會這項建議,並會提供政府撥款。食衞局稍後會成立專家小組,敲定有關細節。

187. 政府已預留每年5,000萬元推行一個持續的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首階段旨在增加公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從而減少對病者的歧視,長遠達致建立一個精神健康友善社會的目標。配合該計劃,政府將委托大學進行涵蓋兒童、青少年及長者的全港精神健康調查。

188. 為提高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接種率,衞生署已於2018/19學年以先導計劃形式為小學學童開展免費到校外展流感疫苗接種服務、提高「疫苗資助計劃」的資助額,並擴大「疫苗資助計劃」的合資格群組以涵蓋50至64歲人士等。

中醫藥的發展和定位

189. 中醫藥廣為香港市民使用,長期以來,中醫藥界都建議訂立一套整全的政策。我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會致力促進香港中醫藥的發展,使中醫藥能在推廣公眾健康中擔當更積極的角色。過去一年,食衞局轄下的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和專責發展香港中醫藥業的中醫藥處,與中醫藥界緊密合作,並獲行政會議同意確立中醫藥在本港醫療發展的定位。

190. 我們會透過政府資助特定的中醫藥服務,將中醫藥納入本港醫療系統,其中包括:
  1. 在將來的中醫醫院提供一系列的政府資助門診和住院服務;
  2. 在18間中醫教研中心於地區層面提供政府資助門診服務;以及
  3. 與醫管局商討在特定的公立醫院提供由政府資助的中西醫協作治療住院服務。

191. 此外,我們已設立一項5億元專項基金以促進中醫藥發展,由食衞局轄下的中醫藥處負責統籌,以支持應用研究、中醫專科發展、促進知識互通和跨市場合作等工作,並協助本地中藥商生產及註冊中成藥。專項基金將於明年上半年開始運作。

192. 隨著確立中醫藥在香港醫療服務的定位,我們會引入中醫藥為公務員醫療福利的一部分。公務員事務局會顧及目前公務員醫療福利各個組成部分的運作模式和資源的考慮,研究以何種形式為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提供中醫藥服務。

強化醫療服務

193. 不少病人擔心藥物支出帶來經濟負擔。醫管局委託顧問全面檢討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現行的經濟審查機制。根據檢討結果,我們建議修訂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的計算方法,減少須納入計算的資產,以降低病人自付的費用;我們亦會重新釐定經濟評估的相關因素,以減輕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檢討建議實施後將可惠及基層以至中產階層的病人。

194. 為了讓更多經濟上有困難的長者受惠,政府會於2019年年初將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的受惠對象由70歲或以上降低至65歲或以上,即包括所有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並優化項目的內容。

195. 為讓晚期病人就他們自身的治療及護理安排有更多選擇,政府會於2019年就預設醫療指示及相關晚期照顧服務的安排諮詢公眾。

196. 對於流產胎的父母,我們充份明白他們在安排妥善火葬或土葬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而產生憂慮和不安。就此,食物環境衞生署和醫管局已實施多項行政措施便利流產胎的處理。政府正研究如何整全地改善有關安排,包括提供設施。

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

197. 為了應付因人口老化而日增的醫療服務需求,我們需要及早籌劃所需的醫療硬件設施,並已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預留3,000億元作相關用途。在推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各個工程的同時,我們已邀請醫管局籌備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將涵蓋19個工程項目,涉及約2,700億元,全面落成後可額外提供超過9 000張病床及其他醫療設施,大致足以應付直至2036年的預計服務需求。衞生署亦會逐步更新或改善其轄下的醫療設施。

198. 有見於未來醫療專業人手緊絀,而培訓人手需時,政府會繼續增加醫療培訓學額。在2019/20至2021/22年度教資會三年期內,將每年合共增加超過150個政府資助的學士學位醫療學額(包括60個醫科、60個護理、8個牙科、20個物理治療學及5個視光學),由約1 780個增至約1 930個。

199. 為了增加相關醫療專業培訓容量,政府會在預留的3,000億元預算中分撥約200億元,以提升和增加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的教學設施,進行短、中及長期的工程項目。政府亦已預留資源,為菲臘牙科醫院短期內進行翻新工程,並會為該牙科教學醫院的長遠發展考慮重置方案。

200. 我們會全面落實和推廣自願醫保計劃,並提供扣稅安排,以鼓勵巿民購買認可醫保產品,在有需要時可選擇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長遠壓力。

完善公共衞生規管

201. 待《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草案》獲通過後,衞生署將成立完備的私營醫療機構規管辦事處,負責相關執法工作,保障病人安全和消費者權益。就醫療儀器的規管架構,我們現正草擬《醫療儀器條例草案》,並計劃在本立法年度提交立法會審議。先進療法產品是現時發展最迅速的醫療領域之一。政府將擬訂立法建議規管先進療法醫療產品,以保障公眾健康。

202. 我們亦正積極跟進於2017年公布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我們已邀請規管機構就醫療專業的規管及發展提交具體建議,當中包括如何推行強制性持續專業進修及發展、檢視《牙醫註冊條例》、就護士專科發展推出自願註冊計劃,為護士專科法定註冊奠定基礎、檢視專職醫療專業的規管及發展。我們並會完成及檢討「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以研究就如何為已獲認可的相關專業制訂法定註冊制度。

勞工福利與支援

203. 良好的勞資關係和與各階層分享經濟增長成果是具包容性的社會的重要元素。在勞工政策上,我認為僱主和僱員均應嘗試採取逆向思維。一些支持商界的措施,其實有助僱主做個好老闆;而一些保障和支援勞工的政策,亦能為僱主提供優質和穩定的勞動力。

204. 香港現時的失業率是2.8%,是逾20年來最低的水平,基本上達致全民就業,不少行業的僱主都慨嘆請人困難。由高科技人才,以至基層員工,勞工巿場都普遍偏緊。我們既要保障及改善勞工的基本福利與待遇,同時亦要維持香港企業的競爭力,及為它們提供足夠的人力。我們必須從多方面著手,除了釋放本地勞動力,特別是婦女及年長人士的勞動力,亦要適時輸入所需人才與勞工。在改善勞工福利方面,退休保障是今屆政府勞工政策重中之重。

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

205. 香港現時的退休保障制度是參考世界銀行倡議的多根支柱模式,而當中與就業掛鈎並由僱主及僱員共同供款的強積金計劃屬其中一根支柱。從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到去年7月就任行政長官,我已多次表明,為改善僱員的退休保障,落實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長服金)的「對沖」安排,是我堅定不移的立場。

206. 「聆聽勞工界和商界,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聲音,並致力尋求共識」是我在參選行政長官的政綱中提出對處理「對沖」安排的態度。從去年7月開始,我們與商界和勞工界進行積極討論,探討可行方案。我們明白勞工界對上屆政府建議下調遣散費及長服金計算比率的憂慮,亦知悉商界關注有部分僱主,特別是中小微企在取消「對沖」安排後面對需要支付遣散費或長服金時的財政壓力。因此,我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表明,為處理「對沖」安排的問題,政府願意「落水更深」,以減低取消「對沖」安排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的影響。

207. 我們在今年3月就取消「對沖」安排提出了初步構思,為企業提供為期12年的兩層資助計劃,政府的財政承擔總額由上屆政府的79億元增至172億元,亦建議設立專項儲蓄戶口,協助僱主為其日後的潛在遣散費或長服金早作儲蓄,以減低支付有關款項的財政壓力。為回應勞工界的關注,我們決定將計算遣散費及長服金的比率由上屆政府提出僱員每月工資的二分之一回復至僱員每月工資的三分之二。

208. 在過去數月,勞福局局長積極約晤了主要持份者,聆聽他們就初步構思的意見。在慎重考慮各方的意見後,我們決定進一步提高給予僱主的支援。我們會延長政府第二層資助的年期至25年,連同為期12年的第一層資助,整個政府資助計劃的承擔額將大幅增加至293億元。我們相信,經大幅延長及增加的資助安排,將有效協助中小微企為處理他們可能須要支付的遣散費╱長服金作出準備。此外,勞工團體擔憂有個別僱員獲得的權益總和(遣散費╱長服金權益連同僱主向其強積金戶口所作出強制性供款的累算權益)較其在現行「對沖」制度下應獲得的為少的特殊情況,政府亦會承擔支付有關的差額。

209. 強積金「對沖」的問題爭論已久,經過多年的積極討論,社會上就取消「對沖」已取得廣泛共識,我認為現在是時候作出決定,讓這個困擾「打工仔」多年的問題有了解決的方案,為僱員提供更好的退休保障。我們的目標是於本屆政府任期內(即2022年或以前)獲得立法會通過有關的賦權法例,並在通過法例修訂後兩年實施取消「對沖」安排。

保障因工受傷僱員

210. 雖然香港僱員的整體職業安全及健康情況持續得到改善,但每年仍有相當數目的工傷個案。為進一步保障因工受傷僱員和職業病患者的權益,政府正積極研究新措施,包括考慮透過私營醫療服務,為有需要的工傷僱員提供適時及高度協調的治療及復康服務,加快他們的康復速度及成效,令他們能夠盡快重投工作。此外,政府會加強僱員補償個案的處理,包括加強「個案支援服務」,透過專責跟進、及早介入、主動聯絡及安排會面,協助解決工傷爭議個案;優化工傷病假跟進程序,透過及早篩選無需接受僱員補償評估委員會評估的個案,讓僱員無需親身前往辦理工傷病假跟進手續,由勞工處直接簽發「補償評估證明書」解決有關申索,從而加快處理工傷個案;及加強調查和檢控工作,打擊違反《僱員補償條例》的情況。

職業安全及健康

211. 政府十分重視僱員的職業安全及健康,勞工處會針對某些較高風險的行業或工序加強巡查執法、宣傳推廣及教育培訓的工作。另外,勞工處亦正全速檢討相關法例的罰則,以加強其阻嚇力。

就業支援

212. 我們會優化綜援計劃下的「就業支援計劃」,透過跨部門及機構協作,為參加者提供更聚焦的就業和再培訓服務。

213. 我們會加強勞工處處理及發布職位空缺資訊的工作,以更有效協助求職人士尋找工作和協助僱主招聘員工。

輸入勞工

214. 個別行業長期面對着人力不足及招聘困難的問題,尤其是安老服務業。但在整體勞動力極為緊張及人口急速老化的情況下,安老服務業的人力供應尤其嚴峻。去年我在《施政報告》提出,在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考慮為資助安老服務及康復服務單位提供更大彈性,以輸入照顧員。政府已透過多項措施,協助資助安老服務業增聘人手。但在有需要不斷增加資助安老服務的情況下,我們會審視實際情況,以決定何時及如何落實輸入照顧員這項措施。

215. 在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僱主可透過「補充勞工計劃」申請輸入屬技術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以紓緩人力不足。勞工處計劃增加人手,以處理有關申請,及加強巡查,以確保僱主遵守僱傭合約的條款以及勞工法例和「補充勞工計劃」賦予輸入勞工的保障。

外籍家庭傭工

216. 現時本港約有38萬名外籍家庭傭工(外傭),協助本地家庭照料家務和照顧家中老幼,從而釋放本地勞動力,對本港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為維持香港作為具吸引力的工作地方,以配合本地家庭對外傭日益上升的需求,政府會繼續加強對外傭的支援和保障其勞工權益,並加強對不良職業介紹所的執法及檢控。

政府外判制度

217. 政府服務承辦商的員工也是提供政府服務的重要人力資源,我早前在禮賓府與百多位工友會面聆聽他們和承辦商的意見。勞福局局長成立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已完成檢討政府服務合約的非技術員工的待遇和勞工權益,主要的建議包括增加評審標書的評分制度下技術比重、增加工資水平作為技術評分準則所佔的比重、改善非技術員工的僱傭福利(包括提供約滿酬金),以及鼓勵採購部門在運作情況許可下採用為期至少三年的服務合約。上述措施將適用於2019年4月1日或以後招標的相關政府服務合約。

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

218. 政府會繼續推行「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在未來數年提供共1 200個培訓名額,並優化現行計劃,務求在裝備學員的同時,加強社福界護理行業吸引青年人投身和挽留人才的能力。

侍產假和產假

219. 我們會爭取立法會支持,盡快通過《2018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以落實將法定侍產假由目前的三天增至五天的建議。

220. 政府已完成法定產假檢討,為讓媽媽有更多時間陪伴和照顧初生嬰兒,我們建議延長法定產假,由現時10星期增至14星期。如僱員根據《僱傭條例》有權享有產假薪酬,僱主須連同10星期的法定產假薪酬,先行向僱員支付額外增加的四星期法定產假薪酬,薪酬比率維持在僱員每日平均工資的五分之四,並以每名僱員36,822元為上限(上限會不時作出調整)。該上限相等於一個月薪50,000元的僱員在四星期內可得的五分之四薪酬,而月薪在50,000元或以內的僱員,佔全港僱員人數約95%。僱主可向政府申領發還向僱員支付的新增四星期法定產假薪酬。勞工處會於今年內向勞工顧問委員會匯報檢討結果及就有關建議諮詢該委員會。

221.  作為良好僱主的榜樣,政府已決定由今日起,延長所有女性政府僱員的產假至14星期。所有分娩日或預產日在今日或之後的人員,均可即時受惠於這項措施。

愛護兒童

222. 曾經擔任守護兒童權益的社會福利署(社署)署長和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高度關注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本屆政府已於今年6月成立跨政策局和部門的兒童事務委員會,邀請長期關心兒童權益的團體,聚焦處理兒童在成長中面對的問題。委員會已着手展開工作,而政府亦會由2019-20年度起增撥資源予委員會,推行各項保障兒童權益和福祉的具體措施。

223. 與此同時,政府會在以下各方面加強針對兒童發展的服務:

  1. 由2019-20年度起分階段提升幼兒照顧服務以結合照顧與發展,包括:制訂幼兒中心服務名額的規劃比率;優化目前幼兒中心內合資格幼兒工作員的人手比例,提升服務質素;提高幼兒中心服務名額的資助水平,以紓緩家長支付服務費用的經濟負擔;透過加強對社區保姆的訓練及增加社區保姆所得的服務獎勵金,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質素;以及分階段重整現時的互助幼兒中心,以進一步配合社區內的幼兒照顧需要;
  2. 在2018/19學年推出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分階段為全港700多間資助幼兒中心、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合共約15萬名學前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務,以及早識別及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學前兒童及其家庭;
  3. 探討在合適的福利設施內為3至6歲的幼兒提供課餘託管服務;及
  4. 加強對離異家庭的支援,以兒童的利益為依歸,包括由2019-20年度開始在全港設立五間共享親職支援中心,協調及安排探視,並加強支援兒童及其離異父母親職方面的需要。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

224. 鑑於及早介入對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的重要性,社署由2015年11月起推行「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透過非政府機構統籌的跨專業服務團隊,提供到校康復服務予就讀於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讓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可在學習黃金期盡早獲得所需的訓練。試驗計劃成效顯著,並獲家長和幼兒老師充分肯定。政府已由今個月起把該服務恆常化,並把服務名額由約3 000個增加至5 000個,以及於2019年10月進一步增加至7 000個。同時,政府會增加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專業及支援服務,包括增加言語治療師及社工的編制,以及設立流動訓練中心。

225. 受惠於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家長向我表示,擔心他們的子女在升讀小一後未能馬上適應。為此,我已要求勞福局局長諮詢包括康復服務機構在內的有關持份者,探討如何為有特殊需要兒童在升讀小一時提供更適切的銜接和支援服務。

226. 與此同時,教育局及社署已於2018/19學年加強學前康復服務營辦機構與小學之間的資料傳遞機制,讓小學在有關兒童入學時了解其特殊需要及在幼稚園接受康復訓練後的表現和進度,確保持續照顧。

227. 為進一步加強對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及其家長的支援,政府會加強特殊幼兒中心及住宿特殊幼兒中心的社會工作服務,並加強為接受住宿照顧服務的嚴重殘疾幼兒提供的照顧及護理支援。另外,政府除諮詢服務外,亦會提供心理治療予有特殊需要的人士(特別是兒童)及其家長,以幫助他們處理家庭及情緒問題。

228. 此外,政府會透過獎券基金推行試驗計劃,為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有特殊需要跡象並正輪候評估的幼兒提供支援。

支援家庭

殘疾人士家庭的社區支援

229. 政府已委託康復諮詢委員會制訂新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就殘疾人士不同人生階段的服務需要制訂策略性方向及措施。考慮到不少殘疾人士表示希望繼續在家生活以盡量延後入住院舍的意願,政府會在新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完成前,加強一系列對殘疾人士家庭的社區支援服務,讓殘疾人士可選擇繼續在社區與家人一同生活,並同時減輕其家人的壓力。

230. 為此,政府會增設五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及加強康復訓練及服務,以提升支援中心的服務容量及質量。政府亦會增撥資源為額外約1 800名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提供到戶家居照顧服務,並提升服務的交通支援。為讓照顧者可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繼續在家中照顧年老的殘疾人士,政府會為老齡化或嚴重殘疾的服務使用者增加言語治療服務,以協助處理他們的吞嚥問題。

231. 鑒於自閉症人士的特殊服務需要,政府會把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由三間增設至五間。

社區支援

232. 政府一直關注新的公屋居民的需要。我們會透過「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建立社區支援網絡項目,使新屋邨的社區支援計劃常規化,以協助新入伙的居民及家庭盡快融入社區。

扶貧

233. 香港面對貧富懸殊的現象,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適當的勞工和福利政策和具體的扶貧措施是政府應有之義。2018-19年度社會福利經常開支相對2012-13年度增加了86%。本屆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並會繼續協助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群,我在上一份《施政報告》中已提出大幅度改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

在職家庭津貼

234. 政府已於今年4月1日推出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以落實一系列在去年《施政報告》中公布改善低津計劃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把計劃擴展至一人住戶、容許合併計算所有住戶成員的工時、放寬入息限額、全面調高津貼金額等。職津計劃推出首六個月,共收到約45 000個申請,當中包括超過16 000個來自從未申請低津的家庭。我們會繼續推廣職津計劃,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協助合資格住戶申請津貼。

安老服務

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235. 政府會繼續以家居及社區照顧為重點,而院舍則作為輔助的方針支援體弱長者。為滿足居於社區的長者的不同需要,並為他們提供選擇,政府會於2019年內在「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下增加2 000個服務名額,並推行一項新計劃,在符合資格的私營及自負盈虧安老院成立長者日間護理單位,以增加日間護理服務的供應。另一方面,自今年10月起,第二階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已增加1 000張服務券,以支援身體機能有中度或嚴重缺損的長者居家安老。政府計劃在2019-20年度在第二階段試驗計劃中額外再增加1 000張服務券至總數7 000張。

236. 為配合應對季節性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病床的需求,並增加長者住宿暫託服務名額,社署於今年2月至9月期間推出一項特別措施,在參與「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額外購買約250個宿位,以提供長者住宿暫託服務。由於特別措施的反應良好,政府計劃於2019-20年度將該措施恆常化,在參與「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提供指定住宿暫託宿位,以紓緩照顧者的壓力。

237. 我們會在今年年底前,就資助院舍照顧服務和社區照顧服務、長者地區中心,以及長者鄰舍中心,重新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加入以人口為基礎的規劃比率。

「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

238. 政府會推出新一期「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為參加計劃的非政府機構提供適切協助,利便其規劃或發展過程,使有關機構可就其擁有的土地申請擴建、重建或發展,以期提供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負盈虧設施,特別是增加安老、康復和兒童福利服務名額。

239. 政府致力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增加資助安老宿位。除了繼續興建新的合約院舍、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和「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等措施外,政府會在未來五年於「改善買位計劃」下增購5 000個甲一級宿位,以增加資助安老宿位的供應,並提升整體私營安老院的服務質素。

擴展長者生活津貼適用地方

240. 目前,約19 000名和1 400名生活在廣東及福建的香港長者正領取高齡津貼和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為進一步便利選擇在廣東和福建養老的香港長者,政府會把長者生活津貼擴展至兩省,向合資格長者每月發放該津貼(包括普通額和高額津貼)。

支援精神病康復者

241. 為加強對精神病康復者提供的社會支援及協助他們盡早融入社區,社署在全港設立24個由非政府機構營運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15歲或以上的精神病康復者、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其家人及照顧者和區內居民,提供一站式、以地區為本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政府會把中心的服務對象擴展至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中學生,以加強對他們的專業支援。

加強支援少數族裔人士

242. 少數族裔人士是香港大家庭的一分子。政府一直致力透過不同措施,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支援,讓他們享有平等機會,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243. 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口按年增加,而他們在公共服務及支援方面的需求日趨多元化。政府今年7月成立了少數族裔事務督導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出任主席,以加強政府跨局╱部門就支援少數族裔人士的內部協作。

244. 為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族裔人士的支援,政府會在2019-20年度起實施以下一系列措施:

  1. 優化《促進種族平等行政指引》以適用於所有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服務的政策局、部門和有關機構,並加強公務員有關文化敏感度的培訓。民政事務總署也會提升「融匯中心」的傳譯及翻譯服務;
  2. 教育局會持續推行「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學習架構」),並監察其落實的情況。此外,教育局會在2019/20至2021/22三個學年,繼續委託專上院校為錄取非華語學生的中小學及幼稚園提供校本支援服務,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並因應非華語學生學習的需要,參考「學習架構」以調適校本課程、學與教及評估的安排,讓非華語學生更有效學習中文。教育局將會由2019/20學年起,為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按其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數目提供分為五個層階的資助,讓學校為非華語學生提供更適切的支援,協助他們學習中文,並建構多元文化和共融的環境等。此外,教育局會提供額外資源,支援公營普通中小學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以及協助非華語學生在中學學習中國歷史。
  3. 勞工處將加強人手,推行試點計劃,通過非政府機構以個案管理方式為少數族裔求職人士提供就業服務。僱員再培訓局亦會針對少數族裔人士的需要,擴展相關的中文及特定行業培訓課程,並在收生的準則加入更大的彈性。此外,紀律部隊亦會加強招聘及外展的工作,鼓勵少數族裔人士加入紀律部隊。
  4. 社署將委託非政府機構設立專責外展隊,主動接觸及協助有需要的少數族裔人士家庭,與主流福利服務聯繫。社署亦會加強預防及支援服務,協助少數族裔人士對抗家庭暴力及性暴力。此外,該署亦會於部分殘疾人士家長╱親屬資源中心設立少數族裔專屬單位,以及向特殊幼兒中心及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提供更多資源,加強對有需要的少數族裔家庭的支援。
  5. 民政事務總署會在地區層面舉辦更多推動少數族裔與本地社群溝通和交流的活動。此外,該署亦會加強各個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的服務,尤其為新來港少數族裔人士及青年人而設的服務。紀律部隊亦會透過其到校外展及少年警訊的活動,增加與少數族裔兒童及青少年的互動。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已預留了5億元支援上述的工作。

市政

公眾街市

245. 我在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會落實在天水圍和東涌興建公眾街市,為市民購買新鮮糧食提供更多選擇。我們已完成選址研究,並計劃在天水圍港鐵站對出的天福路路段騰出地方興建新街市;東涌的公眾街市則會設於東涌港鐵站毗鄰的第6區商業大廈低層。我們稍後會就選址和設計諮詢地區意見,並進一步探討新街市的營辦模式。

246. 我們也正在將軍澳及古洞北新發展區物色興建公眾街巿的地點。至於現有的99個公眾街市,大部分在數十年前興建,當中不少座落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我們現正全面審視這些街市的使用情況和發展潛力,以制訂合適的發展計劃,達到地盡其用、惠及市民、推動地區發展的政策目標。具體來說,一些使用率欠佳的公眾街市,我們會研究改變用途或拆卸重建,以騰出空間提供社區設施。

247. 此外,今年財政預算案預留20億元推行街市現代化計劃,有關工作已經開展,首個項目為全面翻新香港仔街市。公眾街市現代化不會僅局限於安裝冷氣,我們會按情況全面翻新、原址重建或重置,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市政設施和服務。

環境衞生

248. 政府決心提升香港的市容,將多管齊下加強環境衞生和清潔。除了增撥資源,我們會採用創新科技以進行機械化及自動化清潔,並加強公眾教育和執法。

249. 保持環境衞生確實是應對鼠患和蚊患的治本之道。鑑於今年夏天發生多宗本地登革熱個案,我們已加強跨部門的統籌和協作,並正研究更新蚊患監察系統,提升預警功能。有關工作要持之以恆,亦有賴每一位市民的支持和合作,我期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繼續共同努力,做好清潔香港的工作。

檢討歧視條例

250. 我們將爭取在今年年底向立法會提交《歧視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落實平等機會委員會於歧視條例檢討中提出的八項複雜性和爭議性較低的優先處理的建議。該等建議包括明文禁止基於餵哺母乳的直接和間接歧視、使人免因被當為某種族人士而遭種族歧視和騷擾,以及擴闊性騷擾、殘疾騷擾及種族騷擾的保障範圍,以期為有關人士(特別是婦女、少數族裔及僱員)提供更佳的法律保障。

251.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在維護現有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的基礎上,促進不同性傾向和跨性別人士的平等機會。在公眾教育及宣傳方面,我們積極推廣共融、互相尊重、不歧視的文化及價值觀,包括積極向僱主推介《消除性傾向歧視僱傭實務守則》,目前已經有超過300間共僱用超過50萬僱員的機構採納。對性小眾支援方面,政府向東華三院提供資助,於今年1月開設24小時的支援性小眾熱線電話,為性小眾提供即時的支援、輔導和轉介服務。熱線已接獲超過1 600個來電。今年稍後,我們將推出針對醫護人員的培訓資源,提高他們對性小眾的認識和敏感度。我們亦正制訂涵蓋不同範圍的不歧視性小眾約章,讓服務提供者自願採納,增加對性小眾的接納。我們目前正研究其他地方以立法及行政措施推行反歧視措施的經驗,工作預計可於明年上半年內完成。研究結果會提供更多資料,有助對社會就應否立法保障不同性傾向及跨性別人士免受歧視這個課題作深入、理性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