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品牌
政府资讯中心 English 搜寻
搜寻 网页指南联络我们
施政报告
施政纲领
重点
网上广播
新闻稿及演辞
过去的施政报告
 
 
 
 

推动新的增长

27. 我们必须继续巩固香港的支柱产业。同时,从过去屡次遭受外围因素打击的经历看,我们必须扩阔经济基础,结合香港本身拥有的条件,推动新的增长。这主要是靠各界市民和企业去发挥创意,拓宽发展领域。政府会在政策、基本设施和软件配套等方面积极支持和配合。

制造业新机会

28. CEPA的实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让二百七十三种香港产品免关税输入内地,有利于吸引一些新兴产业和高增值生产环节来这里落户。香港在保护知识产权、设计创新、筹资融资、推广销售等方面具有优势;香港品牌向来深受内地消费者所信赖。当然,由于成本等原因,制造业在本地再兴起并不容易,关键是要通过应用新科技和创新,发展高增值的成品。CEPA签订以来,的确有多家内地和外国企业来打听在香港设厂的可能性。香港企业界也探索把高增值的生产环节安排到本地来,而一些传统制造业也有机会在香港再创新发展。我们十分欢迎在本地发展具有竞争优势、高新技术的制造业,政府会按需要作出相应的政策配合。

高新科技

29. 推动经济转型的一个重点,是引入和应用高新科技,提升香港的长远竞争力。这是我们一贯的远景方向。科技在产品、服务、基建和工序上的应用,可以产生许多商机。近几年来,我们兴建了科学园、数码港等设施,通过研究资助局、创新及科技基金、应用科技研究院,以及支持各类科技创业和科技培育计划,推动了研究与开发。当然,科技发展不可能一蹴即就,而且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上是有限的,必须集中在几个香港具有优势的领域发展。香港已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在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无线通讯、数码媒体娱乐、应用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中药等方面,都具有开发创新的能力。本港企业应用高新科技也有进展:二零零二年与零一年比较,有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本地机构、企业,总数由八百八十七家增加至一千二百二十三家,显著上升百分之三十八;工商业的研究与开发人员,以及用于研发活动的开支,都有可观的增长;二零零三年还继续增多。我们已有了一个起步,政府会继续支持高新科技的应用,推动迈向知识型经济。

创意产业

30. 香港长期以来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这有利于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已经很有基础,例如电影、音乐、出版、建筑、广告和各类设计、数码娱乐等,都打开了外地市场。工商及科技局和民政事务局会按照不同的需要,鼓励发展各种创意产业,包括推动结合内地的资源和市场,创出新境界。CEPA实施后,港产电影从今年起可以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在内地发行,这是本港电影界大展身手的空前机会。特区政府会继续给予配合。

本土经济

31. 近年在民政事务总署和区议会联手推动下,各社区陆续结合地方特色举办活动,很多都取得成绩。西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美化环境,落实和推广一些具创意的消闲活动,西贡已真正成为香港的后花园。此外,深水埗的计算机节、荃湾的珠宝金饰坊,以至为青少年而设的创意广场等,都办得有声有色。虽然也有个别不成功的事例,但整体而言,本土经济的确能凝聚社区力量,并带来经济效益。我们会继续联同区议会提供适当的配合,让这类项目办得更有成效。

发展教育和医疗产业

32. 作为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应该汇聚各方人才。去年推出受欢迎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来,已陆续有海外华人和外籍人士申请来香港居住。我们会从环境保护、子女教育、文康设施等各方面继续改进香港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提高服务水平。香港的教育和医疗保健专业水平甚高,在满足港人需求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产业,为内地和亚洲地区居民提供服务。政府会研究如何在入境及其他相关政策方面配合。

国际资产管理

33. 世界上大部分民间财富现时都在亚洲时区内产生和积累,预期今后长时间里仍是这样。香港处于这个时区里,地位特别优胜,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类似瑞士的国际金融服务与资产管理中心,以内地为腹地,向全亚洲提供诸如基金管理、机构投资管理、私人银行业务、保险销售业务和各种投资储蓄工具等高增值服务。为了到达这些目标,我们会与业界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美化环境

34. 去年爆发「非典」疫症后,全港市民更重视个人和环境卫生。「全城清洁策划小组」的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市内各处普遍都比以前整洁了。我们高度重视建设香港优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务求无愧于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我们在改善水质和空气质素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去年路边监察站录得空气污染水平超出标准的时间,比一九九九年减少了百分之三十五。海港的水质亦改善,细菌含量下降,令海洋生态好转。保护环境是长期的工作,我们会在多方面加倍努力。

35. 香港城市建设的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美誉;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我们市内有多处地区呈现老化,并存在着很多的旧楼宇。市区更新包括拆卸重建、楼宇复修、复兴旧区和保存有价值的建筑物。加快市区更新,改善香港城市面貌和环境卫生,既可以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也给本港建造业带来就业机会。这个问题牵涉很广,我们会考虑不同的可行方案,让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讨论,作出建议。

   
 
   

 

2004 | 重要告示
修订日期 : 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