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四) 多元經濟

理念

75. 香港一直被多家國際機構評為最開放、自由和具競爭力的城市5。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我們會繼續尊重經濟規律,奉行市場運作和推動自由貿易,並銳意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十三五」規劃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發展創科事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機遇。特區政府會做好「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抓緊機會,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並積極連繫世界,開拓更大商機。

香港經濟現況及前瞻

76. 今年1月我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當時各國領袖、國際組織首長和經濟評論員都對經濟前景充滿樂觀情緒,但數月後國際貿易環境便風起雲湧,單邊主意抬頭,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本港經濟亦難獨善其身。這場看來難以避免的衝突提醒我們,香港作為外向型的經濟體,必須時常保持警覺性,作好預防和裝備,應對突發事件,並同時發展多元經濟,提升香港抵禦外來衝擊的實力。

77. 今年上半年,受惠於環球經濟大致向好,香港經濟增長強勁,按年實質增長4%。踏入第三季,經濟活動亦維持穩健擴張。對外貿易和本地消費均繼續有可觀增長。勞工市場全民就業,失業率近月維持在2.8%,是過去20多年來最低。市民收入普遍上升,當中收入最低三個十等分組別的全職僱員在扣除通脹後,就業收入按年實質增加2.3%。通脹率大致保持溫和。

78. 然而,環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已顯著上升。中美貿易摩擦有機會持續甚或惡化,有可能波及國際貿易、金融市場和投資活動,香港經濟所承受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將會更為顯著。此外,美國持續加息,本港的最優惠利率12年來首次上調,加上環球金融環境或會更為波動,未來有可能影響本地經濟以及資產價格。雖然中美貿易摩擦暫時對本港經濟影響有限,且基於年初至今的實際情況,香港今年全年經濟增長仍可望達到3至4%,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每年2.7%的增長率,但我們必須密切監察經濟環境往後的變化,以便作出迅速和適切的回應。

土地與人力

79. 香港經濟發展目前面對兩大樽頸,即土地和人力,而且都不易解決。本屆政府將竭力以短、中、長期措施提供足夠土地供房屋和經濟用途,並多管齊下確保有充足的人才支撐各行各業的發展。

人力資源

80. 政府致力優化本地人力資源規劃,以配合香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的發展。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正檢視不同行業的人力資源情況、機遇及挑戰,並統整相關的研究分析,探討培育人才、釋放本地勞動力及吸引外來人才等策略。政府已於今年8月公布首份人才清單,涵蓋11個香港經濟發展最需要的專業。

81. 政府會透過增加資源和新政策措施為香港培育和匯聚人才,例如,在創科方面,我們已相繼推出「本地研究生學費豁免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及優化「實習研究員計劃」多項措施,積極吸引及培育科研人才。在海運方面,我們會向「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注資2億元,加強培育行業專才。在建造業方面,今年成立的「香港建造學院」會提供全面、先進和獲資歷架構認可的課程,吸納年青生力軍。在法律服務方面,律政司積極支持法律專業人才加強與內地、區域性和國際性的合作和交流,包括安排本地年青法律專業人士到國際組織實習和參與在香港舉行的重要法律會議及課程。此外,除了委聘資深大律師╱資歷較深的大律師負責檢控部分較為複雜或敏感的案件外,律政司亦會積極考慮擴大現有委聘經驗不足十年的大律師擔任資深大律師╱資歷較深大律師副手的安排,讓更多資歷較淺的大律師能汲取處理案件的寶貴經驗和技巧。律政司亦計劃推出一項練習計劃讓資歷較淺的大律師參與民事法律工作。

政府對政府事務

82. 過去一年,我們充分發揮「政府對政府」的功能,透過雙邊和多邊聯繫,為香港發掘更多機遇,推廣香港優勢和吸引更多海外和內地企業、投資者和人才落戶香港。

83. 在加強經貿關係方面,過去12個月,特區政府簽訂了三份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涉及12個經濟體(東盟十國、格魯吉亞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我們亦完成了與馬爾代夫的自貿協定談判,並正繼續與澳洲進行雙邊談判。建基於我們與英國展開的「貿易伙伴策略對話」和兩地就更緊密經貿合作事宜發表的共同聲明的良好基礎,我們正與英國探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方案,包括將來簽訂自貿協定的可能性。我們正尋求與太平洋聯盟,即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四國締結自貿協定。這四個太平洋聯盟成員國佔整個拉丁美洲的生產總值近四成。

84. 此外,我們計劃在東盟與相關經濟體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的談判後,根據當中有關新成員加入的條款,尋求加入該協定。該協定成員除東盟十國外,還有澳洲、印度、日本、韓國、中國內地和新西蘭。這16個經濟體的本地生產總值總和接近全球三分之一,加入該協定將讓香港能參與當前泛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

85. 為吸引外商到港投資及保障港商在外地的投資,香港至今與海外經濟體共簽訂了20份投資協定,囊括大部分香港的主要貿易伙伴。我們分別與巴林、馬爾代夫、墨西哥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完成談判,並會在雙方完成所需內部程序後安排簽署投資協定。現時,我們正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並將會探討與土耳其開展磋商。

86. 為鞏固及提升香港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的地位,拓展商機,除現有的12個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外,我們正積極擴展經貿辦網絡。我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開設的駐泰國曼谷經貿辦,獲泰國政府高度重視,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有關的磋商,在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及開設有關職位後,預計可於2019年年初開始運作,以期在香港與東盟的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最快於2019年1月生效後,成為香港駐東盟的第三個經貿辦6,進一步加強香港與東盟的雙邊聯繫。至於較早時建議增設的駐印度孟買、韓國首爾、俄羅斯莫斯科和阿聯酋杜拜經貿辦,我們正分別與相關政府磋商。

87. 政府至今已與40個稅務管轄區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並期望在未來數年可把簽訂協定的數目增加至50份,進一步擴展網絡。

88. 身為行政長官,我在推動雙邊和多邊聯繫,以及提升香港國際地位的工作上不遺餘力。自去年7月上任以來,我出席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經濟領袖會議、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和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會議等國際會議,並出訪了英國、瑞士、法國、比利時、沙特亞拉伯、新加坡、泰國、越南、緬甸、印尼等多個國家,重申香港自回歸以來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並推廣香港多方面的優勢和探討合作空間。

加強與內地合作

89. 特區政府駐內地的五個辦事處及11個聯絡處將繼續加強與內地各省、市、自治區的聯繫和向內地企業和民眾介紹香港情況,為港商搭建與內地相關部門直接溝通的平台,並聯繫在內地工作、學習和居住的港人。

90. 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分別與中央部委及省市政府積極尋求進一步合作空間,合作的範疇已不再局限於商貿、金融、投資,而是擴展至創新科技、創意產業及青年交流等。

政策方向

「一帶一路」建設

91. 政府致力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去年年底,特區政府與發改委簽署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安排》),通過26項合作措施,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奠定了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上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的關鍵定位。這些措施涵蓋香港擁有獨特優勢和地位的六大重點領域,分別是金融與投資、基礎設施與航運服務、經貿交流與合作、民心相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加強對接合作與爭議解決服務。今年6月,「一帶一路」聯席會議首次在北京舉行,為香港與內地相關部委就「一帶一路」倡議建立獨有和直接的溝通機制。此外,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自2016年起連續合辦了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短短三年間,論壇已成為內地、海外與香港企業對接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帶一路」商務投資平台。

92. 香港已確立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首選平台和重要節點。秉承香港的獨特優勢和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制訂了五個「一帶一路」的策略重點,包括(一)加強政策聯通、(二)充分利用香港優勢、(三)用好香港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四)促進項目參與,以及(五)建立伙伴合作,以推動與內地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及地區伙伴的協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會在政府推動「一帶一路」工作上擔當牽頭和協調統籌的角色,並正招聘「一帶一路」專員專責相關工作。由商經局管理的「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會繼續提供資助,加強對外宣傳本港專業服務,以及協助專業服務界別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遇及應對挑戰。

粵港澳大灣區

93.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特區政府以「飛躍四十載 同發展‧共繁榮」為主題籌辦活動,讓市民回顧香港在過去40年一直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建設,亦前瞻香港在未來如何在國家深化改革開放下,與內地一起開拓更大的合作空間,發掘更多發展機遇。

94. 去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視察香港期間見證了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過去一年,中央相關部委及粵港澳三地政府一直積極推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

95. 我在今年8月15日在北京以成員身份出席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我在會上提出,「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獨一無二的特色,亦是大灣區邁向國際的重要基礎。事實上,中央領導人已多次表明,在推進大灣區建設時,要堅持在「一國兩制」框架內嚴格依照國家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

96. 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帶來經濟新增長點,並可拓闊香港居民生活空間的機遇。隨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和蓮塘╱香園圍新陸路口岸相繼開通,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布局已基本完備。中央自去年起陸續宣布多項便利港人在內地居住、工作和學習的措施,特別是今年8月國務院推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更大大豐富了這個「生活圈」。

97. 我會善用行政長官作為領導小組成員的身份,透過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尋找和發掘在經濟、社會和民生各方面的機遇。在特區政府內,我會成立一個高層次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並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全面統籌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事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將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並委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以具體落實有關的工作。

創新及科技

良好進展

98. 我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循八大方向發展創科,並投入龐大資源,這個策略廣受業界認同,並取得良好進展,包括:

  1. 為本地企業合資格的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的法案7,已進入立法會最後審議階段,通過後將惠及企業在2018-19年度投入的合資格研發開支;政府亦已接納了由徐立之教授領導的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的建議,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研究資助局(研資局)的研究基金投入額外200億元,加強大學的研究實力,以及建議成立30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增加研究撥款來源;
  2. 取得立法會通過100億元撥款,在香港科學園建設專注於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兩個科技創新平台。法國的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和中國科學院轄下的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和北京自動化研究所已率先表達意願加入平台,與本地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我們的目標是首批科研機構可於明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在兩個創新平台建立實驗室。在匯聚科技人才方面,政府已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專才培育計劃」。政府亦接納上述專責小組的建議,支持研資局推出「傑出學者計劃」,在引入、培訓及留住人才等方面三管齊下,壯大本地創科人才庫。稍後在港成立的「大灣區院士聯盟」更令我們的人才庫「如虎添翼」;
  3. 創新科技署已於今年7至8月與六間投資公司共同落實「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投資本地創科初創企業,而香港科學園(科學園)和數碼港亦分別獲政府撥款70億元和2億元加強其對進駐的企業的支援;
  4. 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基建工程已於今年6月展開,目標是在不遲於2021年提供首幅可興建設施的土地。科學園的擴建工程將較預期提早一年於2019年年內完成;而「創新斗室」人才公寓,以及將軍澳工業邨的「數據技術中心」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亦會如期在2020年起陸續完成;
  5. 創新辦正進行檢視現行法例及法規的工作,務求清除窒礙創科發展而不合時宜的條文,創新辦正徵詢相關界別的意見和疏理須檢討的範圍;
  6. 開放政府數據,可為科研提供所需的原材料。我們已在上月敲定開放政府數據政策和推行措施,促進智慧城市發展。政策要求所有政府部門須在今年年底前制訂和公布其年度開放數據計劃。此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正積極籌備大數據分析平台,讓學術研究人員參閱醫管局的臨床數據,並會為他們提供有關培訓,以便合作進行研究項目;
  7. 我們會於明年4月推出一套支持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提高評審標書時技術因素所佔的比重,讓具創新建議的標書有更大機會中標。我們亦會加強與業界的交流和發放採購資訊,以助創科初創企業和中小企參與政府採購;及
  8. 科普教育是推動創科發展的重要一環。教育局會持續在中小學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加強支援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觀摩和比賽的機會,讓他們發揮在科學及科技方面的潛能。教育局已在去年向學校發出「計算思維─編程教育」的課程補充文件,並已開始為學校領導層和中層管理人員舉辦STEM教育進深培訓課程。位於九龍塘樂富的「STEM教學中心」已開始運作。我們欣悉有機構計劃開辦全港首間主要以STEM為課程方向的學校,培養對創科有興趣的本地學生。我亦十分欣賞不同機構舉辦創科博覽、研討會和比賽,讓學生可以加深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學以致用。為鼓勵以創科解決民生問題,營造熾熱的創科氛圍,政府會撥出5億元,在未來五年每年舉辦「城市創科大挑戰」,就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公開邀請各界提出創科解決方案。獲選的方案除可獲得獎金外,亦有機會在合適的公營機構試用,以得到實踐和優化。

99. 香港過去一年在創科發展方面最振奮人心,影響最深遠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自批示。習主席肯定香港擁有雄厚科技基礎和高質素的科技人才,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並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今年5月,科技部和財政部推出新政策,容許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通過競爭擇優方式,承擔「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並可以在香港使用有關資助,實現了本港科技界盼望多時的科研資金「過河」安排。而剛在9月底,科技部與創科局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為兩地創科合作提供頂層設計。

加速再工業化

100. 香港經濟雖以服務業為主,但隨著創科發展和推動研發,高增值的高端製造業其實大有可為。此外,高端製造業又會衍生一定的研發需求,有利提升產業對研發的資源投入,令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的研發蓬勃及持續發展。再者,高端製造業會為本港創科人才,特別是年青的畢業生,提供優質的就業機會。

101. 為鼓勵業界善用創科、應用智能技術和生產程序進行高端生產,及加速「再工業化」的實體發展,我建議撥款20億元,成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創科局會制訂相關運作細則,例如申請條件和審批機制等。科技園公司在大埔工業邨設立的「精密製造中心」和稍後落成的將軍澳工業邨「先進製造業中心」可提供設施予業界進行智能生產。我亦建議向科技園公司額外提供20億元,在工業邨尋找合適的土地,為專項先進製造業建設所需的生產設施。

推動技術轉移

102. 香港各所大學均有優秀出色的科研人才。為充分釋放香港的科研力量,促進技術轉移及研發成果實踐,創新及科技基金目前資助的三項有關計劃的撥款將增加一倍,即每所大學的技術轉移處每年可獲得的資助由現時最多400萬元增加至最多800萬元;「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對每所指定大學的資助上限亦由現時每年400萬元提高至每年800萬元;以及每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香港分中心」的每年資助由現時5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以支持科研及成果轉化工作。

智慧城市

103. 去年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提出超過70多項措施,包括發展數碼個人身份、智慧燈柱、提升政府公共雲端服務和建立新的大數據分析平台等基礎建設項目。在由我主持的委員會督導下,這些項目已陸續展開。

104. 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提升政府的創新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創科局於2017年年中設立科技統籌(整體撥款),支持各政府部門籌劃及推展科技項目,以提升運作效率及改善服務。至今,該計劃已支持超過40個由部門提出的科技項目,當中不少都是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採用科技輔助樓宇滲水調查、加強綜合天氣監測及提升跨境車輛及貨物的清關效率等。我會向計劃增撥5億元,以進一步推動各部門利用科技,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105. 我們會採用最新的資訊科技,進一步革新電子政務。我們會在2019年在「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引入人工智能和聊天機械人功能,方便市民搜尋和使用電子政府服務,並通過應用數碼個人身份,在2021年年中提升電子政務的推行。我們亦會在1823聯繫中心嘗試應用聊天機械人處理公眾查詢。

106. 為更好吸納科技界的意見,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會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邀請業界就不同公共服務提交資訊科技應用方案及產品建議,並為合適的方案安排測試及驗證技術,讓政府部門更有效制訂創新的措施改善公共服務,例如市政服務、人群管理、貨物清關等,並為本地初創及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商機。

107. 為應付科技發展對執法帶來的挑戰,我們將以創科的「應用」、「研發」、「分析」及「防衞」四個策略,提升執法機構的能力。「應用」包括發展智慧監獄、智能清關及執法,並以科技提升入境處的服務;「研發」及「分析」包括加強打擊罪案及政府保安的技術研發,以及提升數碼證據及法證的分析能力;「防衞」則包括提升網絡安全防衞,以及利用大數據分析提升消防安全策略。

航運及物流

108. 海運業過去一直推動着香港的經濟發展,目前超過九成的貨運量仍是經水路運送進出香港,是貿易和物流業的重要支柱。雖然香港港口近年的貨櫃吞吐量呈下降趨勢,但悠久的海運傳統,天然的地理位置,船東、船務公司和海運服務行業的匯聚,仍然是我們的優勢。香港船舶註冊處為船東提供全年無休的優質服務,船舶總註冊噸位位列全球第四,在國際海運界中,香港註冊的船舶早已獲認定為高質素的船隊8

109. 過去多月,我主持跨部門會議與業界接觸,檢視本港海運業的未來發展策略;並諮詢了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的意見。無可否認,香港面對鄰近和區內港口的競爭愈趨激烈,我們必須承認單靠港口貨櫃進出業務並不能繼續為香港經濟帶來強大增長動力,我們必須善用香港的獨有長處,以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

110. 政府將推行以下多項措施,支持和提升高增值海運服務的發展:

  1. 以稅務措施推動香港的船舶租賃業務,並委託香港海運港口局成立專責小組擬訂細節,藉此提升香港成為亞太區的船舶租賃中心;
  2. 提供稅務減免,以促進海事保險及承保專項保險業務在香港的發展;
  3. 研究簡化規管,便利船東保障及賠償協會在香港運作;
  4. 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措施,支持香港為國際海運業繼續提供可靠和高質素的爭議解決服務;
  5. 在選定的政府海外經貿辦和駐內地辦事處及聯絡處設立香港船舶註冊處區域支援團隊,以更快捷直接地為船東在當地港口提供支援,並推廣香港船舶註冊;
  6. 向「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注資2億元,加強培育行業專才;
  7. 繼續拓展香港的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網絡,以吸引更多國際海運和海運服務業公司落戶香港;及
  8. 與業界合作,共同在海外和本港向持份者推廣香港的海運及港口服務,並鼓勵更多公司和個人積極把握相關行業的商機和就業機會。

111. 本港海運界亦建議政府考慮推行額外措施,鼓勵更多海運業的業務委託人(例如船東、營運商、船舶管理者)利用香港作為他們營運海運業務的基地。由於相關的海運業務委託人涉及的業務範圍甚廣,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我已要求運房局牽頭,連同其他相關政府部門盡快提出可行方案。

112. 電子商貿在全球蓬勃發展,帶動跨境物流派遞增長,尤其是空運派遞及轉運服務。機管局於本年6月成功招標興建高端物流中心,而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啟用至今已20年,香港郵政正積極研究重建,引入先進設備,大幅提升其效率及處理量。

金融

113. 香港以高度國際化、專業化的金融基建與市場環境,並受惠於內地的改革開放,已發展成為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僅是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國家推行金融市場開放作出貢獻。

114. 為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政府會繼續透過優化法律及稅務框架,為基金業提供一個有利的營商環境。我們於今年7月實施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在單位信託結構以外提供一個新的基金結構,並正研究為私募基金建立有限合伙制度。我們亦正檢視現行適用於基金業的稅務優惠安排,確保業界可以在推動營商的同時,亦能與國際稅務合作要求看齊。為進一步擴闊基金銷售渠道,我們亦會繼續與其他市場推動基金互認安排。

115. 持續發展和壯大香港的資本市場對於鞏固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至關重要。憑藉我們與國際接軌的法制和規管、自由流通的資金,以及切合市場需要的上市制度,我們在過去九年間,共有五年的新股集資額名列全球第一。

116. 今年4月,香港聯合交易所(港交所)推行新上市制度,包括在保障投資者權益的前設下容許具有由個人持有的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企業,以及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今年在港上市的新股集資活動繼續秉承過去的良好勢頭,截至9月的集資總額超過2,380億港元,暫為全球第一。港交所會繼續致力把香港發展成更深更廣的融資平台。

117. 我們已向立法會提交《2018年財務匯報局(修訂)條例草案》,推動上市實體核數師監管制度的改革工作。在擬議的新監管制度下,財務匯報局的職能將獲提升,成為全面而獨立的上市實體核數師監管機構。我們會在條例草案獲通過成為法例後,向財務匯報局提供不少於3億元的種子資金,協助該局從現有核數師監管制度順利過渡至新制度。

保險業

118. 「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沿線國家的基建和貿易發展,並帶動對大型基建和投資項目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的需求。香港有成熟的保險市場及健全的規管制度,可為這些項目提供優質服務。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助區內生產要素流動,確立香港的金融優勢,支持區內實體經濟發展,更為香港保險業注入新動力。為加強香港作為國際保險樞紐的地位,經諮詢「金融領導委員會」後,政府將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推行稅務減免以促進海事保險及承保專項保險業務在香港的發展。政府亦會修改相關法例,以容許在香港成立專為發行保險相連證券的特殊目的公司,深化香港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我期待保險業監管局提出更多可提升香港保險業競爭力的建議。

金融科技

119. 政府會繼續從推廣、支援措施、規管、人才及資金五方面,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剛在上月推出「轉數快」系統,把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連繫起來。市民只需利用手提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作為收款人識別代號,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資金調撥。共通二維碼的支付標準亦已在上月公布,便利商戶和市民透過不同電子錢包進行支付。

120. 金管局正在處理第一批虛擬銀行牌照的申請,預計最快可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發出。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介面框架容許第三方服務提供者參與,為市民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在推動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業競爭力的同時,我們也會密切留意相關的風險,以及堅守保護投資大眾的責任。

121. 去年我在《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將帶頭發行綠色債券,彰顯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以及推動綠色金融在香港發展。我們正在尋求立法會的相關授權,以盡快推展政府綠色債券發行計劃,並發行計劃下的首批綠色債券。

旅遊業

122. 政府去年推出了《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以促進旅遊業的平穩、健康和持續發展,並為未來制訂前瞻性的策略。我們正積極落實各項措施,包括推廣地區深度遊,讓旅客體驗香港的地道生活文化和地區特色。就此,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繼去年推出「舊城中環」後,剛於今年9月推出深水埗地區推廣項目,為旅客推介區內的特色。我們會繼續物色合適地區,發展地區旅遊項目。我們亦正透過提升香港主要行山徑及碼頭等配套設施,加強發展綠色及生態旅遊。

123. 香港迪士尼樂園和海洋公園作為本港兩大主題樂園,歷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本地訪客。我們會繼續確保兩個樂園加強其吸引力,帶動更多高增值過夜旅客到訪。政府正密切監察香港迪士尼樂園現行的擴建計劃,並會探討樂園有否空間作下一階段發展。政府亦繼續支持海洋公園檢視其定位策略和未來的發展計劃,為旅客帶來更全面的遊樂體驗。此外,山頂纜車自1888年開始投入運作,一向是香港的標誌之一。山頂纜車有限公司剛獲政府批出第二個為期十年的經營權至2035年,並將會投資逾6億5千萬元改善現有設施,為旅客及本地居民提供更優質服務,並提升山頂纜車作為一項重要旅遊及消閒設施的吸引力。

124. 完善行業規管,是加強保障旅客權益的重要一環。我們希望立法會短期內可通過《旅遊業條例草案》,以便旅遊業監管局盡快成立,並全面展開設立新規管制度的籌備工作。

消費者保障

125. 我們致力保障消費者權益,以增強消費者的信心。近年有頗多消費者投訴面對某些行業的銷售員高壓推銷時,在不情願或受屈的情況下被迫購買服務,亦有不少市民受到人對人促銷電話的滋擾。政府正研究立法規定某些涉及金額大或年期長的服務合約實施冷靜期的可行性及適用範圍,會在今年底至明年初提出方案並進行公眾諮詢。我們早前完成了公眾諮詢,建議設立法定拒收來電登記冊,讓市民可藉登記表明拒收人對人促銷電話。我們的目標是在本屆立法會會期內,把上述兩項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

貿易及投資

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126. 憑藉歷史悠久的營商環境、開放、自由和具競爭力的體制,香港目前是全球第七大貿易及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流入的經濟體。作為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的創始成員,香港一直堅定擁護和恪守自由貿易原則,支持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體制,並與國家和世界各國一同倡議削減關稅和消除貿易壁壘,貫徹始終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自今年初,美國採取單邊貿易保護措施,衝擊世貿體制,是國際貿易發展上的一大倒退,我們對此深感憂慮。我們尤其關注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向包括從香港等地入口的某些產品加徵關稅。我們務必嚴加注視中美貿易摩擦對香港的影響,並制訂應對方法。

127. 特區政府一直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亦已即時採取多項措施,協助業界開拓市場和分散風險,包括加強各項中小企資助計劃,及由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實施特別支援措施,加強保障受美國關稅措施影響的香港出口商等。我們會優化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特別優惠措施及延長申請期,以進一步減輕本地企業的融資負擔。特區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發展,適時推行支援業界的措施。

投資推廣

128. 我們繼續積極吸引外來投資,根據投資推廣署和政府統計處最新的年度調查,母公司在海外或內地的駐港公司突破8 700間,其中1 530間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比去年同期上升8.3%。

129. 過去一年,投資推廣署聯同相關政策局和海外經貿辦及內地辦事處,採取更積極和針對性的策略,成功吸引不少重點行業的知名機構落戶香港,例如:倫敦帝國學院哈姆林中心(Hamlyn Centre)的分拆機構於香港成立了外科機械人研發中心;阿里巴巴聯同商湯集團 (SenseTime)及香港科技園,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騰訊為數碼創業者在香港推出名為「騰訊眾創空間」的創意中心,是內地以外的首間;德勤(Deloitte)亦成立了亞太區區塊鏈實驗室;來自以色列的金融科技平台“The Floor”亦於香港設立。香港的初創生態迅速發展,投資推廣署的調查顯示香港去年共有超過2 200家初創企業,比2016年增長16%。

會議展覽業

130. 會議及展覽(會展)業對香港作為國際商貿中心十分重要。為鞏固香港會展業的優勢,以及提升會展場地與其附近設施的協同效應,我們繼續積極增加會展場地設施供應,包括把灣仔北發展為亞洲會展樞杻。我於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把灣仔北三座政府大樓及港灣消防局用地重建為會展設施、酒店和寫字樓。我們正按計劃興建多座分佈各區的新政府大樓,以陸續搬遷有關政府部門和法院,預計最快於2026年騰空有關用地,以進行拆卸和重建工程。我們會盡用有關用地的地積比率,以發揮其最大潛能。我們正加緊進行技術研究和設計工作,並會盡快諮詢持份者意見和進行城市規劃程序。

131. 至於另一重要會展場地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館),機管局已完成收購亞博館的私人權益,我們會與機管局商討亞博館第二期擴建計劃。

法律服務

132. 律政司致力推動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國際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並已成立工作小組探討於香港成立具公信力和中立的「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構,為世界各地的當事方提供「一站式」爭議解決服務,解決各類商貿和投資等跨境及國際爭議。該機構會設有國際性爭議解決專家名冊,提供包容當中所涉不同文化的爭端解決方案,亦會考慮擬備一套專設的「一帶一路」爭議解決規則。

133. 就發展法律科技方面,律政司支持非政府機構籌建中的網上「一帶一路」仲裁及調解平台,促使香港提供便捷和具成本效益的網上爭議解決服務。特區政府會為此項目提供開發成本。

134. 律政司會繼續加強香港與內地在民商事方面的法律合作,包括盡早與內地訂立安排以擴闊兩地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判決的機制,以及探討推動香港與內地簽訂相互認可和執行國際商事和解協議的安排。

135. 政府致力推展「法律樞紐」計劃,正進行前中區政府合署西座和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的翻新工程,預計可於明年年中開始逐步提供空間予國際及本地法律相關機構使用。「法律樞紐」計劃有助吸引更多著名國際法律服務和爭議解決機構落戶,在香港發展業務或開設辦事處,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業的競爭力。

電訊與廣播

136. 第五代流動技術(5G)的來臨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將會提升電訊、創新以至科技基建,開拓高增值的市場和行業,提高效率和競爭力,徹底改變流動服務用戶的體驗,為各種商業服務和智能城市的應用開闢巨大潛力。

137. 為促使5G服務早日面世,我們已預先作好規劃推出充足的頻譜,在多條頻帶中已準備合共4 500兆赫的無線電頻譜,將於明年分階段指配予流動服務營辦商,使他們能及早準備,盡早推出5G服務。由於鋪設5G網絡需涉及安裝較大量的基站,因此網絡營辦商在籌建有關設施時將會面臨挑戰。就此,政府會主動開放合適的政府場所及天台予流動服務營辦商安裝基站。與此同時,我們正透過資助計劃,將光纖網絡擴展至新界及離島的偏遠鄉村,作為擴大5G覆蓋的骨幹。

138. 繼早前為提供更平衡競爭環境而完成的電視及聲音廣播規管制度檢討,以及我們就落實建議措施修訂相關法例擬備計劃,我們會推展第二階段關於《電訊條例》的檢討,確保我們的法規切合最新科技發展,為早日迎接及推出創新服務作好準備,鞏固香港作為區域電訊樞紐的領先地位。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諮詢公眾有關建議,以及在明年提交法例修訂建議。

創意產業

設計業

139. 我在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支持創意產業的多項措施,已逐步落實;當中包括向「創意智優計劃」一次過注資10億元,用作推動設計業和其他各創意產業的發展,其中3億元預留給香港設計中心主要用作資助舉辦大型活動。我亦承諾會充分利用深水埗區這個傳統的服裝布藝基地,發展設計和時裝產業,並藉此帶動本土經濟和別具特色的地區旅遊。政府與巿區重建局及香港設計中心,已確定在深水埗的一個重建項目內預留地方,建立一個設計及時裝基地,結合設計與工業、幫助香港的時裝設計發展更上一層樓及培育年輕設計師。項目即將動工,預計在2023-24年度完成。

140. 我們過去一年積極進行以設計思維方式作為解難能力的推廣工作。香港設計中心聯同效率促進辦公室和公務員培訓處在社區層面及政府內部均推出學習班和研討會。政府內部將據此訂立指引,鼓勵政府各部門在採購過程中使用創新建議,應用設計思維,以提高效率,滿足巿民需要,進一步推動「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電影業

141. 電影業是香港八大創意產業中重要的一環,不單豐富了香港人的文化生活,更成功建立了「香港電影」品牌。

142. 雖然全球電影市場近年產生重大變化,本地電影製作數量亦大幅減少,但香港的電影製作人員在香港以外仍有良好發展,亦有不少有才華及熱誠的青年人選擇繼續投身電影行業。

143. 我最近分別與兩批資深電影工作者見面,了解業界的現狀和對前景的看法。我相信香港的電影業仍有可為,但要把挑戰化為機遇,讓香港電影再現光芒,將有賴政府和業界的通力合作。

144. 我建議為「電影發展基金」一次過注資10億元,在未來幾年支援各項推動電影業界發展的項目,並循下列四大方向推動香港電影業發展:

  1. 人才培訓
    優化「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提高獲獎隊伍數目及獎金;為不同電影專業提供更全面的培育及訓練計劃,讓理論與實踐接軌;針對編劇及劇本創作等青黃不接的情況,提供特別支援,培養更多劇作人才;
  2. 提升港產片製作
    擴大「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範圍,涵蓋中型預算製作,提高政府投資金額上限,以提升港產片在本地及外地巿場的競爭力;鼓勵不同片種和片長的製作,配合多元化及多媒體巿場發展;鼓勵業界利用香港的設施及人才進行後期製作;
  3. 拓展市場
    透過電影節及其他宣傳推廣活動,加強於內地及海外市場宣傳「香港電影」品牌;為投資者和電影製作人建立融資平台;及
  4. 拓展觀眾群
    培養年輕人及學生於戲院觀賞電影的習慣;鼓勵更多戲院播放本地電影製作。

至於業界提出進一步放寬與內地「合拍片」及港產片進入內地市場的訴求,我亦樂意與相關的中央機關磋商,爭取支持。

建造業

145. 為應付龐大房屋、土地、醫療及社區基建發展等需求,我們會聯同建造業議會領導建造業界革新,推行「建造業2.0」,以「創新」、「專業化」及「年青化」為方針,提升業界承載力和可持續性,增加生產力,加強建造監管和質量保證、改善工地安全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我們亦會鼓勵創新思維,致力培育年青一代,給予其盡展所長的機會。政府會以公營項目先行先試「建造業2.0」,以推動行業改革。我們並已成立10億元的「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鼓勵業界廣泛運用創新科技,並帶動本地創科企業提供嶄新技術協助建造業改革。基金亦會支援從業員及學生觀摩先進建造科技,而今年成立的「香港建造學院」,亦會提供全面、先進及獲資歷架構認可的課程,吸納年青生力軍,為建造業注入動力。

漁農業

146. 政府將繼續推動「新農業政策」下的措施,包括於明年開展的農業園第一期工程。我們將建議在合適地點設立新的海魚養殖區,並同時恢復簽發新的海魚養殖牌照,以促進漁業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