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

(二) 良好管治

理念

7. 我在首份《施政报告》中庄严承诺,我和特区政府会竭力执行「一国两制」、维护《基本法》和捍卫法治,而良好管治就是履行上述宪制责任的重要基础。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21年来依讬祖国、面向世界,保持自身独特优势。这些包括法治精神、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以及人权、自由等的优势,都受到《基本法》保障。要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特区的管治必须坚守「一国」原则,并正确处理中央和特区的关系。

中央与特区关系

8. 行政长官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也向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在这「双负责」下的行政长官,须全面、准确、坚定地担当「一国两制」的执行者、《基本法》的维护者、法治的捍卫者,以及中央与香港特区关系发展的促进者。面对香港社会近年出现的复杂情况和新矛盾,我和特区政府对任何鼓吹「港独」,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的行为绝不容忍。我们会无畏无惧地依法应对,以维护国家和香港的利益。为防微杜渐,我们亦加强了各界对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的了解,在香港社会加强树立「一国」意识。

9. 与此同时,我们善用「两制」之利,在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0. 过去一年多,特区政府与中央不同部委签订多份合作协议,包括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和粤澳两地政府签订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与发改委签署《关于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签订《内地与香港特区深化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和最近与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部)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这些合作协议为香港带来很多参与国家发展及提升香港产业和专业服务的机会。相关政策局正以可惠及业界的具体措施落实合作协议的精神。

11. 今年8月15日,我以成员身份出席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领导小组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并加强对大湾区发展的统筹协调。这亦是首次港澳特区两位行政长官以成员身份出席中央领导层次的会议,凸显中央重视两个特别行政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角色,并贯彻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2. 中央对特区的支持,亦充分体现在过去一年在便利港人在内地学习、就业和居住而陆续出台的政策措施,尤其是今年8月推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请发放办法》,让符合资格的香港居民申请领取居住证1,依法享有在居住地的多项权利、公共服务和便利。

13. 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香港企业一直是内地省市的重要外资来源,而近年更大力协助内地企业向外发展。香港作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台功能仍然重要。特区政府加强与内地省市合作,积极发挥「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为港人港企开拓更多商机和发展机会。今年5月,我率团到成都与四川省委书记共同主持首次川港合作会议,确立了川港高层次合作的新机制,而8月我则与上海市市长在香港主持沪港合作会议,在多个范畴签订合作协议。我将于本月下旬访京,与北京市市长举行京港合作会议,而政务司司长也会在11月底与福建省领导主持闽港合作会议。

行政机关

积极作为

14. 我在本届政府提出管治新风格、政府新角色和理财新哲学,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具体的措施亦逐一落实。其中我倡议政府应担当「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各政策局和部门在处理经济民生事务上变得比过往积极有为,部分工作成果已反映在2018年《施政报告》及《施政纲领》内超过240项的新措施。

15. 有人会问,政府的积极作为,会否偏离香港奉行的市场经济。我的答案是「不会」,但当每个城市的竞争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政府有责任提供政策支援,为企业在海内外开拓商机,进行更多「政府与政府」的对接工作。

16. 有人又会问,政府更进取地投放公共资源改善民生,会否偏离量入为出、谨慎理财的原则,而走上福利主义社会的路。我的答案是「不会」,香港拥有丰厚的财政储备,政府有责任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为未来投资,为市民解困,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事实上,香港人的自力更生精神令人敬佩,目前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的失业个案约12 000宗,是2003年9月高峰期的24%。

17. 在更有效担当「促成者」角色方面,刚于今年4月1日成立的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创新办),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为不同界别提供「首站式和一站式」的谘询和统筹服务。对由民间倡议而于公众有裨益的项目,创新办会协调相关部门的要求和意见,并与倡议组织保持沟通,以促成其事。此外,已拨归创新及科技局(创科局)的效率促进办公室会协助各政策局及部门推出方便营商的措施,去年便已落实超过70项相关措施,而今年会继续推出超过130项新措施,以减轻业界的遵规成本,为百业拆墙松绑。

用人唯才

18. 我们重视公众参与,与民共议。我要求各政策局奉行广纳贤能,用人唯才的原则,并提升女性和青年委员的比例。过去12个月,各政策局共委任了超过3 400名公营机构及谘询委员会成员;目前女性占所有政府委任的谘询及法定组织非官方成员约33%,而青年人则占9%2。我相信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将有助我们在政策制订的过程中集思广益。

开放透明

19. 历史档案不单记录决策过程,更保存社会的集体回忆。我重申本届政府重视档案的完整性,并对订立档案法持正面态度。法律改革委员会(法改会)已完成研究香港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其他司法管辖区的相关法律,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前展开公众谘询。当法改会提交报告后,政府会积极跟进。现阶段,政府会继续加强档案管理的工作,包括为政策局及部门制订更全面的培训计划、为档案处人员提供更多的专业训练,以及检讨电子档案保管系统的推行进度等。

20. 《公开资料守则》(《守则》)体现政府开放和负责任的方针,提供有效的架构让公众广泛查阅政府资料。自《守则》推行以来,获提供资料与要求的比率持续超过95%。法改会早前成立了公开资料小组委员会,检讨关于公众索取政府资料的现行制度,以便提出适当的改革建议。当法改会提交报告后,政府会详细研究有关建议,考虑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开资料制度。

制度完善

21. 制度保障和问责精神是良好管治的重要元素。在处理重大社会事件时,政府要勇于面对问题和作出承担。过去一年,针对导致严重伤亡的巴士车祸和港铁沙中线红磡站扩建部分建造工程出现问题这两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事件,我主动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作深入调查。我相信两个委员会的建议将有助政府和有关机构改善制度,加强市民对相关服务的信心。

强化执行能力

增加公务员人手

22. 为有效推行本届政府提出的新政策和措施,并配合多个大型跨境基建的开通,我们于2018-19年度大幅增加公务员编制,增幅高达3.7%,远高于过去十年的每年平均增长。展望未来,政府会以一贯的审慎原则管理公务员编制,确保公务员队伍能继续有序平稳发展,应对社会的发展需要。

延长公务员服务年期

23. 为配合增加劳动力的目标和回应公务员同事的诉求,公务员事务局已在今年7月邀请在2000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期间入职的现职公务员选择在65岁(文职职系)或60岁(纪律部队职系)退休。

建设公务员学院

24. 我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建议设立一所全新的公务员学院,全面提升培训设施,从而加强公务员在发展领导才能、与市民互动沟通、应用创科等范畴的培训,并加深公务员对国家发展和中央与特区关系的认识和国际触觉,学院也有肩负促进与其他地区公务员互动交流的任务。我们已选定在观塘重新发展一幅面积约11 000平方米的「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除了兴建公务员学院外,我们初步建议以「健康生活」和「终身学习」为主题,在这综合发展项目内提供地区康健中心及其他社区设施,并藉此提升区内的通达性和园景布局。我们稍后会就此谘询观塘区议会。

25. 公务员学院预计于2026年完成。在此期间,现时在公务员事务局辖下的公务员培训处会继续致力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包括创新思维及科技应用,以配合政府推动《香港智慧城市蓝图》。我们亦会成立一个由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公务员培训谘询委员会,为公务员的培训计划和长远发展策略提供指导意见,亦为新公务员学院建设作好准备。

提升跨部门协作和效率

26. 今年4月1日成立的创新办,在短短半年间已发挥了不错的作用,协助统筹政府有关促进海运业的措施,并为天水围和东涌新公共街市寻觅适合选址。创新办以合约形式聘用了18位政策及项目统筹主任,让青年人可以近距离协助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的工作,并参与政策研究和项目统筹。

27. 此外,我们完成了两项政府架构改动,即把效率促进组拨归创科局,和把法律援助署拨归政务司司长办公室。在《施政报告》谘询期内,我收到不少意见,认为现时运输及房屋局(运房局)工作过于繁重,建议分拆为两个政策局,并成立新政策局统筹房屋与土地政策,我大体认同有此需要,稍后会进一步研究如何落实。

28. 为加强家庭政策的完整性,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会领导研究小组探讨整合与家庭有关政策的可能性,包括目前分属劳福局和民政事务局的儿童、妇女、长者及家庭事宜。

29. 高层领导和加强统筹是架构改动以外另一个可行的办法,我和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透过主持高层次委员会督导有关政策范畴的工作。例如我主持「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及即将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政务司司长主持有关青年发展、少数族裔和人力资源的委员会;和财政司司长主持「金融领导委员会」和旅游事务的高层统筹会议等。

30. 我想藉此机会感谢公务员队伍一直以专业精神,为市民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特别是最近在超强台风「山竹」袭港期间,各部门同心协力,在恶劣天气下紧守岗位,无惧困难和风险,保障市民生命财产,确保公共安全。我亦要感谢数以千计的义工和地区人士,积极参与善后工作。他们充分发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香港精神,值得表扬。

司法机构

31. 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而司法独立是彰显法治的关键。《基本法》确立了我们的独立司法体系的基本方针,包括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终审法院享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权,以及终审法院可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我们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捍卫司法独立,维护法治精神。我再次重申,任何因不满法庭的裁决而无理地攻击司法制度和司法机关,干涉独立司法权或出言侮辱法官的行为均不可取,是对香港司法制度和司法精神的损害。正如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在2018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上指出,针对司法机构的批评应该是有理可据。法庭和法官在裁决法律纠纷时,只会考虑案件中涉及的法律及法律争议点。裁决无关法律的政治、经济或社会议题并不是法官的宪制职责。法治保持坚稳、备受尊重及人皆可见,是符合众人的利益。

32. 为了确保司法机构有效运作,政府一直为司法机构提供足够资源和所需支援。在法庭设施方面,司法机构已成立一个中央督导委员会,负责监督位于添马政府总部旁的新高等法院以及位于加路连山道的新区域法院项目。相关部门会与司法机构紧密合作,全力推展这两项可满足法院长远需求的庞大工程。在人力资源方面,政府接纳司法机构的建议,计划把法官及司法人员法定退休年龄延长至70岁(高等法院原讼法庭及以上级别法官)及65岁(高等法院以下级别的司法人员)。此做法既能配合增加司法人手的目标,纾缓司法机构的招聘困难,亦有助挽留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司法人才。我们会尽快将相关法例的修订建议,提交立法会审议。

《基本法》第23条立法

33. 特区政府有宪制责任为《基本法》第23条立法以维护国家安全。我多次公开表示,政府会审时度势,谨慎行事,并继续努力创造有利立法的社会环境,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对违反宪法和《基本法》,试图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视若无睹,不等于可用来处理若干应禁止行为的香港现行法例只能「备而不用」。保安局局长上月引用《社团条例》采取行动,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亦引发对第23条立法工作的热烈讨论。我会认真聆听,探讨如何让香港社会可以正面地处理这个对特区的宪制要求。

《基本法》第45条普选行政长官

34. 至于就落实普选行政长官的工作,我的立场与往年无异。我一方面明白市民,特别是青年人,对「一人一票」选举行政长官的诉求,但我不能罔顾现实,贸然重启政改,令社会难以聚焦发展。特区政府会谨慎行事。

行政与立法关系

35. 《基本法》订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和立法机关各自的职权。特区政府尊重立法会制衡行政机关的功能,这既是良好管治的体现,更是本届政府施政新风格的重要一环。我因应立法会议事规则委员会的建议,除出席一年四次的行政长官答问会外,每个月均出席一次以「短问短答」形式进行的行政长官质询时间,接受议员提问。在2017-18立法年度,我总共出席了四次行政长官答问会,以及七次行政长官质询时间,一共回答了139项质询。答问的过程加强政府问责,而和议员的互动则让我更好掌握社会脉搏和迅速回应市民关注的事项,例如我在这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有关协助市民维修旧楼升降机的「优化升降机资助计划」,便是回应多位议员的提议。

36. 2017-18立法年度经历了修改立法会《议事规则》的争拗,但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立法会一共通过27项政府提交的法案,比2016-17立法年度的12项法案多一倍。财务委员会亦通过98项总值超过2,500亿元的项目。议会在立法和拨款这两大宪制功能和为民做事上取得的成效,或多或少反映行政立法关系有所改善。我和我的团队会继续以诚恳、务实的态度,充分与立法会议员沟通、互动,务求以香港整体利益出发,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

地方行政

37. 我们重视吸纳区议会和地区人士的意见,以解决地区问题和更有效地推进地方行政。我上任后要求每一位司局长在两年内到访全港18区,与地区人士会面和了解民情民意。截至2018年9月底,各司局长已进行了174次区访,即平均每两个工作天便有一位主要官员落区。在过程中,官员认真聆听地区意见并作出适当跟进。

38. 市容和环境卫生是区议会和地区人士其中一个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各相关部门已于今年第二季谘询区议会对环境卫生黑点及工作优次的意见,现正实施相应行动计划,包括加强清洁、防蚊、防鼠、执法的力度,以及逐步美化和开放经选定的闲置土地。

39. 由各区议会主导的「社区重点项目计划」自2013年推出以来渐见成果。在25个获批拨款的项目中,有六个已投入服务,普遍受社区欢迎。我们预期余下的项目大部分将于来年陆续投入服务,惠及当区居民。

廉洁

40. 廉洁的政府和社会环境及深入各阶层的诚信文化,一直是香港重要的竞争优势。廉政公署(廉署)45年来以独立、专业的态度秉公执法,以不惧不偏的精神全力打击贪污。廉署努力不懈,把廉洁文化广泛和深入地植根香港。廉署会继续致力向国际评级机构阐释香港的廉洁状况,又会协助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提升其打击贪污能力。这些工作不单是为履行香港在国际上的义务,亦有利到这些地方寻求发展机遇的香港投资者。

免遣返声请

41. 政府自2016年展开全面检讨处理免遣返声请的策略,初见成效,非华裔非法入境者的人数和提出免遣返声请的数目大跌八成。现时,仍在等候入境处审核的声请数目,由最高峰期超过11 000宗,减至目前少于2 000宗。

42. 保安局在总结过去审核免遣返声请的经验,并参考海外的相关法例和做法后,将于明年年初就修订《入境条例》提出条例草案,改善审核声请的程序,防止各种妨碍或阻延手法,进一步提升整体效率。

行政长官的使命和领导

43. 我们在2018年3月成立了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三十多位顾问团成员为香港未来发展和推动创新的策略出谋献策。此外,去年我提出就重要的政策范畴举行「行政长官高峰会」。自上任以来我已主持了3个高峰会,分别是有关税务新方向、扶贫和优质教育,直接聆听业界和持份者的意见。我将于下月主持有关复康事务的高峰会,而明年将举办有关青年发展和创科的「行政长官高峰会」。

44. 去年7月1日,我怀着谦卑的心情,接受我人生中的最大荣耀,并准备好应对我公务生涯中的最大挑战。过去一年多,我带领管治团队,上下一心,迎难而上。我服务政府38年,一直秉持着「该说的话要说,该做的事要做」的原则,绝不回避。我和团队的使命是透过广泛团结社会各界,抓住机遇,聚焦发展,改善民生,在新形势下推动香港特区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45. 行政长官的工作无疑是劳心劳力,既要保持定力,顶着压力,又要兼顾内外,团结各界。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良好管治的追求,就是推动我不断向前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