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
一、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
45. 北都的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北都、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我会成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
「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 —— 由财政司司长任组长,按北都各指定发展区的性质和规模,设计发展及营运模式,包括为不同产业园区度身成立一间或多间园区公司、法定或非法定专门机构,制订公私营合作模式如「建设–运营–移交」(BOT)等;研究从「价高者得」招标转向「产业绑定」的「双信封制」;并设计不同融资方案,包括股份制、债券、政府注资及「土地参股」等。发展局正就洪水桥约23公顷产业用地进行产业园公司的政策研究,待向「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汇报后会在今年内公布建议。
「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 —— 由政务司司长任组长,成立调研专班,研究北都大学城发展模式,实地考察不同地方大学城的成功模式,广纳本地、内地和国际知名大学校长或代表等意见。小组亦会研究把香港优势学术领域与产业深度结合发展的路径,以及促进内地和国际领先的大学或研究中心进驻的策略。
三批大学城土地最早将分别于2026年(洪水桥)、2028年(牛潭尾)及2030年(新界北新市镇)供使用。小组将就三批土地的发展定位及愿景作出建议,并考虑以产业为导向,例如在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一带,融合邻近高端专业服务和职业专才培训联动发展;牛潭尾一带则可考虑配合新田科技城和河套区的整体创科发展,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并与第三间医学院及综合医教研医院等联动发展。
「规划及发展工作组」 —— 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负责由规划到执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统筹整合规划、工程、土地、交通、环保等作全面部署,促进产业进驻,创造职位和提升生产力。小组特设专案监督办公室,加强工程审批的统筹和监督,并设时限和分阶段通报机制,以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