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加強對醫療服務的專業規管
233. 政府會加強衞生署規管處所和醫護專業人員的功能,於明年上半年諮詢立法會,實施《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以禁止處所在未經准許下使用某些名稱或描述,並針對無牌人士加強執法。
精神健康
234. 政府一直重視市民的精神健康,以識別、介入及治療為策略,並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我們同時重視預防,包括建立家庭、朋友、人際網絡,着重興趣、性格培養,構建友善的學校與職場環境等。這些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等的共同努力,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支援和治療。政府會加強以下九項措施:
恆常化在中學實施三層應急機制,並擴展至在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加強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透過津助福利服務機構專項基金提供培訓,加強駐校社工處理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
透過中小學《4Rs精神健康約章》19和《精神健康職場約章》20加強推廣社區精神健康,鼓勵更多學校人員接受有關精神健康急救的培訓;並新設特別嘉許級別,表揚能夠安排一定數量員工接受與精神健康相關的培訓(例如精神健康急救)的學校和機構。
推行「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動員及培訓精神健康推廣大使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培養抗逆力、構建關懷同行的支援網絡。
註19: 《4Rs精神健康約章》中的「4Rs」涵蓋四個促進精神健康的要素及目標,分別為:
休息(Rest):協助學生從小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有足夠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和休閒的活動。
放鬆(Relaxation):教導學生適時放鬆,關顧精神健康及懂得自我關懷。
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加強同儕、師生,以及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提升聯繫感;幫助學生明白自己在不同關係的角色及其重要性,願意承擔責任並作出貢獻。
抗逆力(Resilience):裝備學生適應生活中無可避免的壓力和挫折,教導學生以正面的態度處理情緒、應對壓力和克服困難。
註20: 《精神健康職場約章》為「陪我講Shall We Talk」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目標是在職場推廣心理健康,包括建設一個互相尊重和正面的工作環境;推廣積極聆聽和溝通,鼓勵求助,並促進對精神困擾的及早識別和及時處理;以及為有精神困擾的同事創造一個包容及友善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