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施政報告
施政綱領
重點
網上廣播
新聞稿
宣傳短片
過去的施政報告
 
 
 

剖析原因

5. 香港多年來為人羨慕的高增長、高收入、高就業、市場穩定、舉目四處繁華、到處都是機會的優越性,為什麼似乎日漸一日地消失?究竟出現了什麼力量,使到香港經濟產生這樣深刻的變化,香港內部和外部有什麼因素在彼此互動,才會導致這些後果?如果我們希望情況有所好轉,又需要採取什麼策略、哪些措施,才能在新的經濟競賽中獲勝?

6. 香港經濟在過去二十幾年迅速發展,主要是由於充份抓住了內地實行改革開放的機會,製造業北移,成功使香港轉型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在這期間,出現了以房地產價格急升為標誌的泡沫經濟。恰恰在這時候,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主要標誌是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崛起。它改寫了生產力的傳統定義,改變了經濟競爭的遊戲規則。它突出了誰擁有優化的經濟結構和具有優秀的技術、知識、人才,誰就更能夠在新一輪經濟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7. 在這段期間,由於種種原因,形成了香港的泡沫經濟,支撐着表面的繁榮。這種繁榮並非完全建基於生產力的提升,而是主要依靠資產、工資和物價的輪番上漲,形成過高的成本結構,嚴重影響了香港的民生和對外競爭力,並且助長了一部分市民炒股炒樓「搵快錢」的心態,削弱了他們的拼搏精神。世界上任何一個條件再優越的地方,都不可能長時間支持如此的泡沫經濟的膨脹。問題已經不是危機會否發生,因為它必然要發生,問題只是甚麼時候發生、影響有多大、時間有多長而已。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吹破了香港的泡沫經濟,形勢急轉直下。

8. 香港作為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在過去能夠創造奇迹,有內在的制度因素,以及市民刻苦頑強、拚搏向上的創業精神。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周邊環境的特殊因素。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香港能夠率先實現工業化,並以其超然的地位充當了區域經貿合作的橋梁,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祖國內地沒有開放,而除日本外,亞太地區普遍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到了八十年代,香港也還是借助內地的改革開放尚處最初階段,發揮我們已具有的優勢。因此,可以看到我們過去的成功,更多的是在周邊地區,尤其是祖國內地的競爭力沒有發揮、或者沒有充分發揮的情況下獲得的。今日香港進入經濟轉型的困難時刻,更要面對羣雄四起的新形勢,極大地加劇了我們走出困境的難度。

9. 綜合而言,正是在經濟全球化、知識化的新形勢下,在周邊地區經濟迅速崛起和競爭力不斷提升面前,香港原有的優勢和地位明顯受到挑戰;科技基礎薄弱和人力資源錯配等問題日益顯現,再加上由於泡沫經濟爆破、世界經濟陷入周期性低潮、香港與周邊地區的物價差距、以及持續通縮的夾擊,使到香港經濟長時間陷入低谷,失業率不斷上升,不少人的工資持續下跌,市民經受着經濟調整帶來的痛苦。

   
 
   
2003| 重要告示 修訂日期 : 2003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