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

(六) 改善民生

理念

174. 经济发展须具包容性和惠及各阶层,才可促进社会融和,并达致可持续发展。过去一年,我多次出席国际会议,都强调香港奉行的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和政府积极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并无冲突;我以政府经常开支约60%投放于教育、医疗和福利,以及社会福利开支在过去六年增加86%这两个数据,说明特区政府竭力改善民生的决心。不过,我亦必须指出,面对公共资源不是无限的情况,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单是供求的问题,也是社会不能回避的分配问题。为让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我们应促成跨界别、跨专业和公私营合作,并恪守以下的理念:爱护儿童、支援家庭、鼓励就业和尊重受助人的选择权。此外,香港人充满善心,乐于助人,政府应该进一步透过「民、商、官」合作和动员社区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医疗

175. 医疗是市民仅次于房屋最关注的民生议题。香港享有安全稳妥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普及而高质素的医疗服务,男女的预期寿命是全球之冠9,而医疗效率更是名列前茅10。我们会继续改善医疗体系和服务,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和将中医药正式纳入本港医疗发展。我们亦会及早筹划医疗硬件设施和对医疗专业人手的需求。

基层医疗健康

176. 为有效扭转目前以治疗为主的医疗服务和减轻对公营医院的压力,我们锐意加强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正按去年《施政报告》的建议,在葵青区设立首个地区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康健中心以医社合作、公私营协作及地区为本为原则,将会提供健康推广、健康评估、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区复康等服务。

177. 构想中的康健中心以主中心为总部,并配以五个设于位置方便的分区附属中心的服务枢纽,利用资讯科技基础设施,连结一个由地区医护人员组成的服务网络。康健中心未来会致力加强与地区上的其他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及设施的协调,更便捷在社区内照顾居民个人健康需要。我们已敲定葵青康健中心主中心的选址,并正为营运权进行招标,以期康健中心可在2019年第三季左右投入服务。

178. 政府会大力投放资源,资助康健中心每年约1亿元的营运开支。为鼓励市民管理自身的健康,他们亦需分担服务的部分成本。我们会以葵青康健中心为蓝本,积极推展在其他地区成立康健中心的工作。为确保服务的稳定性,我们会在各区的政府物业内预留地方,并已为观塘与东区觅得适当选址,但我们会先行在各区内承租适当物业,让康健中心能早日投入服务。

疾病防控

179. 卫生署于今年5月公布《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我们正积极透过倡导健康饮食、体能活动、减少酒精和吸烟祸害以及巩固医疗系统等措施来达致各项指标。

180. 为保障市民健康,政府一直大力控烟,并推出不同措施,包括设立并持续扩大禁烟区、不时上调烟税等。经过政府和各界多年努力,15岁及以上人士的吸烟率已由80年代超过20%,大幅降低至现时10%。政府亦已订下目标,期望到2025年把吸烟率进一步减至7.8%。

181. 近年,电子烟及其他新型吸烟产品愈见流行,为我们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及挑战。这些产品往往被包装成危害较少的替代品;推介手法更针对年轻人和非吸烟者,诱使他们尝试吸食,甚至转为吸食传统香烟。事实上,这些新型吸烟产品均危害健康和制造「二手烟」,亦未有足够证明能帮助戒烟。市民大众或会低估这些产品的害处,甚至慢慢重新接受吸烟的形象及相关行为。

182. 自政府今年中提出立法规管电子烟及其他新型吸烟产品的建议以来,医学界、教育界、家长,及不少市民对以规管形式处理这课题表示忧虑,担心容许电子烟及其他新型吸烟产品有限度在市面出售,将不足以保障市民健康,特别会对儿童及青少年带来十分负面的影响。经权衡规管或全面禁止这类产品的利弊后,我决定以保障市民健康为首要考虑,政府将于今个立法年度提出法例修订建议,禁止入口、制造、销售、分发及宣传电子烟及其他新型吸烟产品。

183. 由食卫局局长主持的「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正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国际间做法和本地实际情况,以期于在2019年制订适用于2020至2025年期间预防及治理癌症相关的策略,从而减轻因癌症带来的社会负担。目前,由政府资助提供的癌症筛查已包括大肠癌和子宫颈癌。

184. 根据「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和「爱滋病及性病科学委员会」于本年年中的建议,政府将于2019/20学年开始为特定年龄组群女学童提供免费子宫颈癌疫苗接种,作为预防子宫颈癌公共卫生策略。

185. 就乳癌而言,一项由政府委托,有关识别本地妇女患乳癌的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预计于明年下半年完成。政府会密切留意研究的科学实证及结果,以检视适用于不同风险概况妇女可采用的筛查措施。

186. 基因组医学是现今医学及科研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疾病筛查、诊断及精准医疗方面的潜力极大。我于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一个督导委员会,领导研究香港基因组医学的发展策略。督导委员会初步建议在香港推行大型基因组测序计划,以促进基因组医学的临床应用,并通过建立本地人口的基因组数据、测试设施和人才库,推动香港在基因组医学方面的创新科研,配合香港未来医疗发展。我已接纳委员会这项建议,并会提供政府拨款。食卫局稍后会成立专家小组,敲定有关细节。

187. 政府已预留每年5,000万元推行一个持续的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计划,首阶段旨在增加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从而减少对病者的歧视,长远达致建立一个精神健康友善社会的目标。配合该计划,政府将委托大学进行涵盖儿童、青少年及长者的全港精神健康调查。

188. 为提高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卫生署已于2018/19学年以先导计划形式为小学学童开展免费到校外展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提高「疫苗资助计划」的资助额,并扩大「疫苗资助计划」的合资格群组以涵盖50至64岁人士等。

中医药的发展和定位

189. 中医药广为香港市民使用,长期以来,中医药界都建议订立一套整全的政策。我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政府会致力促进香港中医药的发展,使中医药能在推广公众健康中担当更积极的角色。过去一年,食卫局辖下的中医医院发展计划办事处和专责发展香港中医药业的中医药处,与中医药界紧密合作,并获行政会议同意确立中医药在本港医疗发展的定位。

190. 我们会透过政府资助特定的中医药服务,将中医药纳入本港医疗系统,其中包括:
  1. 在将来的中医医院提供一系列的政府资助门诊和住院服务;
  2. 在18间中医教研中心于地区层面提供政府资助门诊服务;以及
  3. 与医管局商讨在特定的公立医院提供由政府资助的中西医协作治疗住院服务。

191. 此外,我们已设立一项5亿元专项基金以促进中医药发展,由食卫局辖下的中医药处负责统筹,以支持应用研究、中医专科发展、促进知识互通和跨市场合作等工作,并协助本地中药商生产及注册中成药。专项基金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始运作。

192. 随着确立中医药在香港医疗服务的定位,我们会引入中医药为公务员医疗福利的一部分。公务员事务局会顾及目前公务员医疗福利各个组成部分的运作模式和资源的考虑,研究以何种形式为公务员及合资格人士提供中医药服务。

强化医疗服务

193. 不少病人担心药物支出带来经济负担。医管局委讬顾问全面检讨撒玛利亚基金和关爱基金医疗援助项目现行的经济审查机制。根据检讨结果,我们建议修订每年可动用财务资源的计算方法,减少须纳入计算的资产,以降低病人自付的费用;我们亦会重新厘定经济评估的相关因素,以减轻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检讨建议实施后将可惠及基层以至中产阶层的病人。

194. 为了让更多经济上有困难的长者受惠,政府会于2019年年初将关爱基金「长者牙科服务资助」项目的受惠对象由70岁或以上降低至65岁或以上,即包括所有领取长者生活津贴的长者,并优化项目的内容。

195. 为让晚期病人就他们自身的治疗及护理安排有更多选择,政府会于2019年就预设医疗指示及相关晚期照顾服务的安排谘询公众。

196. 对于流产胎的父母,我们充份明白他们在安排妥善火葬或土葬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而产生忧虑和不安。就此,食物环境卫生署和医管局已实施多项行政措施便利流产胎的处理。政府正研究如何整全地改善有关安排,包括提供设施。

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

197. 为了应付因人口老化而日增的医疗服务需求,我们需要及早筹划所需的医疗硬件设施,并已在2018-19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预留3,000亿元作相关用途。在推行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各个工程的同时,我们已邀请医管局筹备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将涵盖19个工程项目,涉及约2,700亿元,全面落成后可额外提供超过9 000张病床及其他医疗设施,大致足以应付直至2036年的预计服务需求。卫生署亦会逐步更新或改善其辖下的医疗设施。

198. 有见于未来医疗专业人手紧绌,而培训人手需时,政府会继续增加医疗培训学额。在2019/20至2021/22年度教资会三年期内,将每年合共增加超过150个政府资助的学士学位医疗学额(包括60个医科、60个护理、8个牙科、20个物理治疗学及5个视光学),由约1 780个增至约1 930个。

199. 为了增加相关医疗专业培训容量,政府会在预留的3,000亿元预算中分拨约200亿元,以提升和增加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的教学设施,进行短、中及长期的工程项目。政府亦已预留资源,为菲腊牙科医院短期内进行翻新工程,并会为该牙科教学医院的长远发展考虑重置方案。

200. 我们会全面落实和推广自愿医保计划,并提供扣税安排,以鼓励巿民购买认可医保产品,在有需要时可选择使用私营医疗服务,从而减轻公营医疗系统的长远压力。

完善公共卫生规管

201. 待《私营医疗机构条例草案》获通过后,卫生署将成立完备的私营医疗机构规管办事处,负责相关执法工作,保障病人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就医疗仪器的规管架构,我们现正草拟《医疗仪器条例草案》,并计划在本立法年度提交立法会审议。先进疗法产品是现时发展最迅速的医疗领域之一。政府将拟订立法建议规管先进疗法医疗产品,以保障公众健康。

202. 我们亦正积极跟进于2017年公布的「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报告。我们已邀请规管机构就医疗专业的规管及发展提交具体建议,当中包括如何推行强制性持续专业进修及发展、检视《牙医注册条例》、就护士专科发展推出自愿注册计划,为护士专科法定注册奠定基础、检视专职医疗专业的规管及发展。我们并会完成及检讨「认可医疗专业注册先导计划」,以研究就如何为已获认可的相关专业制订法定注册制度。

劳工福利与支援

203. 良好的劳资关系和与各阶层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是具包容性的社会的重要元素。在劳工政策上,我认为雇主和雇员均应尝试采取逆向思维。一些支持商界的措施,其实有助雇主做个好老板;而一些保障和支援劳工的政策,亦能为雇主提供优质和稳定的劳动力。

204. 香港现时的失业率是2.8%,是逾20年来最低的水平,基本上达致全民就业,不少行业的雇主都慨叹请人困难。由高科技人才,以至基层员工,劳工巿场都普遍偏紧。我们既要保障及改善劳工的基本福利与待遇,同时亦要维持香港企业的竞争力,及为它们提供足够的人力。我们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除了释放本地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及年长人士的劳动力,亦要适时输入所需人才与劳工。在改善劳工福利方面,退休保障是今届政府劳工政策重中之重。

取消强积金「对冲」安排

205. 香港现时的退休保障制度是参考世界银行倡议的多根支柱模式,而当中与就业挂钩并由雇主及雇员共同供款的强积金计划属其中一根支柱。从担任政务司司长期间到去年7月就任行政长官,我已多次表明,为改善雇员的退休保障,落实取消强积金与遣散费及长期服务金(长服金)的「对冲」安排,是我坚定不移的立场。

206. 「聆听劳工界和商界,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声音,并致力寻求共识」是我在参选行政长官的政纲中提出对处理「对冲」安排的态度。从去年7月开始,我们与商界和劳工界进行积极讨论,探讨可行方案。我们明白劳工界对上届政府建议下调遣散费及长服金计算比率的忧虑,亦知悉商界关注有部分雇主,特别是中小微企在取消「对冲」安排后面对需要支付遣散费或长服金时的财政压力。因此,我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表明,为处理「对冲」安排的问题,政府愿意「落水更深」,以减低取消「对冲」安排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的影响。

207. 我们在今年3月就取消「对冲」安排提出了初步构思,为企业提供为期12年的两层资助计划,政府的财政承担总额由上届政府的79亿元增至172亿元,亦建议设立专项储蓄户口,协助雇主为其日后的潜在遣散费或长服金早作储蓄,以减低支付有关款项的财政压力。为回应劳工界的关注,我们决定将计算遣散费及长服金的比率由上届政府提出雇员每月工资的二分之一回复至雇员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二。

208. 在过去数月,劳福局局长积极约晤了主要持份者,聆听他们就初步构思的意见。在慎重考虑各方的意见后,我们决定进一步提高给予雇主的支援。我们会延长政府第二层资助的年期至25年,连同为期12年的第一层资助,整个政府资助计划的承担额将大幅增加至293亿元。我们相信,经大幅延长及增加的资助安排,将有效协助中小微企为处理他们可能须要支付的遣散费╱长服金作出准备。此外,劳工团体担忧有个别雇员获得的权益总和(遣散费╱长服金权益连同雇主向其强积金户口所作出强制性供款的累算权益)较其在现行「对冲」制度下应获得的为少的特殊情况,政府亦会承担支付有关的差额。

209. 强积金「对冲」的问题争论已久,经过多年的积极讨论,社会上就取消「对冲」已取得广泛共识,我认为现在是时候作出决定,让这个困扰「打工仔」多年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为雇员提供更好的退休保障。我们的目标是于本届政府任期内(即2022年或以前)获得立法会通过有关的赋权法例,并在通过法例修订后两年实施取消「对冲」安排。

保障因工受伤雇员

210. 虽然香港雇员的整体职业安全及健康情况持续得到改善,但每年仍有相当数目的工伤个案。为进一步保障因工受伤雇员和职业病患者的权益,政府正积极研究新措施,包括考虑透过私营医疗服务,为有需要的工伤雇员提供适时及高度协调的治疗及复康服务,加快他们的康复速度及成效,令他们能够尽快重投工作。此外,政府会加强雇员补偿个案的处理,包括加强「个案支援服务」,透过专责跟进、及早介入、主动联络及安排会面,协助解决工伤争议个案;优化工伤病假跟进程序,透过及早筛选无需接受雇员补偿评估委员会评估的个案,让雇员无需亲身前往办理工伤病假跟进手续,由劳工处直接签发「补偿评估证明书」解决有关申索,从而加快处理工伤个案;及加强调查和检控工作,打击违反《雇员补偿条例》的情况。

职业安全及健康

211. 政府十分重视雇员的职业安全及健康,劳工处会针对某些较高风险的行业或工序加强巡查执法、宣传推广及教育培训的工作。另外,劳工处亦正全速检讨相关法例的罚则,以加强其阻吓力。

就业支援

212. 我们会优化综援计划下的「就业支援计划」,透过跨部门及机构协作,为参加者提供更聚焦的就业和再培训服务。

213. 我们会加强劳工处处理及发布职位空缺资讯的工作,以更有效协助求职人士寻找工作和协助雇主招聘员工。

输入劳工

214. 个别行业长期面对着人力不足及招聘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安老服务业。但在整体劳动力极为紧张及人口急速老化的情况下,安老服务业的人力供应尤其严峻。去年我在《施政报告》提出,在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考虑为资助安老服务及康复服务单位提供更大弹性,以输入照顾员。政府已透过多项措施,协助资助安老服务业增聘人手。但在有需要不断增加资助安老服务的情况下,我们会审视实际情况,以决定何时及如何落实输入照顾员这项措施。

215. 在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雇主可透过「补充劳工计划」申请输入属技术员级别或以下的劳工,以纾缓人力不足。劳工处计划增加人手,以处理有关申请,及加强巡查,以确保雇主遵守雇佣合约的条款以及劳工法例和「补充劳工计划」赋予输入劳工的保障。

外籍家庭佣工

216. 现时本港约有38万名外籍家庭佣工(外佣),协助本地家庭照料家务和照顾家中老幼,从而释放本地劳动力,对本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维持香港作为具吸引力的工作地方,以配合本地家庭对外佣日益上升的需求,政府会继续加强对外佣的支援和保障其劳工权益,并加强对不良职业介绍所的执法及检控。

政府外判制度

217. 政府服务承办商的员工也是提供政府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我早前在礼宾府与百多位工友会面聆听他们和承办商的意见。劳福局局长成立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已完成检讨政府服务合约的非技术员工的待遇和劳工权益,主要的建议包括增加评审标书的评分制度下技术比重、增加工资水平作为技术评分准则所占的比重、改善非技术员工的雇佣福利(包括提供约满酬金),以及鼓励采购部门在运作情况许可下采用为期至少三年的服务合约。上述措施将适用于2019年4月1日或以后招标的相关政府服务合约。

青年护理服务启航计划

218. 政府会继续推行「青年护理服务启航计划」,在未来数年提供共1 200个培训名额,并优化现行计划,务求在装备学员的同时,加强社福界护理行业吸引青年人投身和挽留人才的能力。

侍产假和产假

219. 我们会争取立法会支持,尽快通过《2018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以落实将法定侍产假由目前的三天增至五天的建议。

220. 政府已完成法定产假检讨,为让妈妈有更多时间陪伴和照顾初生婴儿,我们建议延长法定产假,由现时10星期增至14星期。如雇员根据《雇佣条例》有权享有产假薪酬,雇主须连同10星期的法定产假薪酬,先行向雇员支付额外增加的四星期法定产假薪酬,薪酬比率维持在雇员每日平均工资的五分之四,并以每名雇员36,822元为上限(上限会不时作出调整)。该上限相等于一个月薪50,000元的雇员在四星期内可得的五分之四薪酬,而月薪在50,000元或以内的雇员,占全港雇员人数约95%。雇主可向政府申领发还向雇员支付的新增四星期法定产假薪酬。劳工处会于今年内向劳工顾问委员会汇报检讨结果及就有关建议谘询该委员会。

221.  作为良好雇主的榜样,政府已决定由今日起,延长所有女性政府雇员的产假至14星期。所有分娩日或预产日在今日或之后的人员,均可即时受惠于这项措施。

爱护儿童

222. 曾经担任守护儿童权益的社会福利署(社署)署长和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高度关注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本届政府已于今年6月成立跨政策局和部门的儿童事务委员会,邀请长期关心儿童权益的团体,聚焦处理儿童在成长中面对的问题。委员会已着手展开工作,而政府亦会由2019-20年度起增拨资源予委员会,推行各项保障儿童权益和福祉的具体措施。

223. 与此同时,政府会在以下各方面加强针对儿童发展的服务:

  1. 由2019-20年度起分阶段提升幼儿照顾服务以结合照顾与发展,包括:制订幼儿中心服务名额的规划比率;优化目前幼儿中心内合资格幼儿工作员的人手比例,提升服务质素;提高幼儿中心服务名额的资助水平,以纾缓家长支付服务费用的经济负担;透过加强对社区保姆的训练及增加社区保姆所得的服务奖励金,优化「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的服务质素;以及分阶段重整现时的互助幼儿中心,以进一步配合社区内的幼儿照顾需要;
  2. 在2018/19学年推出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分阶段为全港700多间资助幼儿中心、幼稚园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合共约15万名学前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务,以及早识别及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庭;
  3. 探讨在合适的福利设施内为3至6岁的幼儿提供课余讬管服务;及
  4. 加强对离异家庭的支援,以儿童的利益为依归,包括由2019-20年度开始在全港设立五间共享亲职支援中心,协调及安排探视,并加强支援儿童及其离异父母亲职方面的需要。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计划

224. 鉴于及早介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的重要性,社署由2015年11月起推行「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试验计划」,透过非政府机构统筹的跨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到校康复服务予就读于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让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可在学习黄金期尽早获得所需的训练。试验计划成效显著,并获家长和幼儿老师充分肯定。政府已由今个月起把该服务恒常化,并把服务名额由约3 000个增加至5 000个,以及于2019年10月进一步增加至7 000个。同时,政府会增加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专业及支援服务,包括增加言语治疗师及社工的编制,以及设立流动训练中心。

225. 受惠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家长向我表示,担心他们的子女在升读小一后未能马上适应。为此,我已要求劳福局局长谘询包括康复服务机构在内的有关持份者,探讨如何为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升读小一时提供更适切的衔接和支援服务。

226. 与此同时,教育局及社署已于2018/19学年加强学前康复服务营办机构与小学之间的资料传递机制,让小学在有关儿童入学时了解其特殊需要及在幼稚园接受康复训练后的表现和进度,确保持续照顾。

227. 为进一步加强对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支援,政府会加强特殊幼儿中心及住宿特殊幼儿中心的社会工作服务,并加强为接受住宿照顾服务的严重残疾幼儿提供的照顾及护理支援。另外,政府除谘询服务外,亦会提供心理治疗予有特殊需要的人士(特别是儿童)及其家长,以帮助他们处理家庭及情绪问题。

228. 此外,政府会透过奖券基金推行试验计划,为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有特殊需要迹象并正轮候评估的幼儿提供支援。

支援家庭

残疾人士家庭的社区支援

229. 政府已委讬康复谘询委员会制订新的《香港康复计划方案》,就残疾人士不同人生阶段的服务需要制订策略性方向及措施。考虑到不少残疾人士表示希望继续在家生活以尽量延后入住院舍的意愿,政府会在新的《香港康复计划方案》完成前,加强一系列对残疾人士家庭的社区支援服务,让残疾人士可选择继续在社区与家人一同生活,并同时减轻其家人的压力。

230. 为此,政府会增设五间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及加强康复训练及服务,以提升支援中心的服务容量及质量。政府亦会增拨资源为额外约1 800名居于社区的残疾人士提供到户家居照顾服务,并提升服务的交通支援。为让照顾者可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继续在家中照顾年老的残疾人士,政府会为老龄化或严重残疾的服务使用者增加言语治疗服务,以协助处理他们的吞咽问题。

231. 鉴于自闭症人士的特殊服务需要,政府会把自闭症人士支援中心由三间增设至五间。

社区支援

232. 政府一直关注新的公屋居民的需要。我们会透过「社区投资共享基金」,资助建立社区支援网络项目,使新屋邨的社区支援计划常规化,以协助新入伙的居民及家庭尽快融入社区。

扶贫

233. 香港面对贫富悬殊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适当的劳工和福利政策和具体的扶贫措施是政府应有之义。2018-19年度社会福利经常开支相对2012-13年度增加了86%。本届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并会继续协助低收入人士和弱势社群,我在上一份《施政报告》中已提出大幅度改善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低津)。

在职家庭津贴

234. 政府已于今年4月1日推出在职家庭津贴(职津)计划,以落实一系列在去年《施政报告》中公布改善低津计划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把计划扩展至一人住户、容许合并计算所有住户成员的工时、放宽入息限额、全面调高津贴金额等。职津计划推出首六个月,共收到约45 000个申请,当中包括超过16 000个来自从未申请低津的家庭。我们会继续推广职津计划,以多管齐下的方式协助合资格住户申请津贴。

安老服务

长者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

235. 政府会继续以家居及社区照顾为重点,而院舍则作为辅助的方针支援体弱长者。为满足居于社区的长者的不同需要,并为他们提供选择,政府会于2019年内在「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下增加2 000个服务名额,并推行一项新计划,在符合资格的私营及自负盈亏安老院成立长者日间护理单位,以增加日间护理服务的供应。另一方面,自今年10月起,第二阶段「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已增加1 000张服务券,以支援身体机能有中度或严重缺损的长者居家安老。政府计划在2019-20年度在第二阶段试验计划中额外再增加1 000张服务券至总数7 000张。

236. 为配合应对季节性流感高峰期公立医院病床的需求,并增加长者住宿暂讬服务名额,社署于今年2月至9月期间推出一项特别措施,在参与「改善买位计划」的私营安老院额外购买约250个宿位,以提供长者住宿暂讬服务。由于特别措施的反应良好,政府计划于2019-20年度将该措施恒常化,在参与「改善买位计划」的私营安老院提供指定住宿暂讬宿位,以纾缓照顾者的压力。

237. 我们会在今年年底前,就资助院舍照顾服务和社区照顾服务、长者地区中心,以及长者邻舍中心,重新在《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加入以人口为基础的规划比率。

「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

238. 政府会推出新一期「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为参加计划的非政府机构提供适切协助,利便其规划或发展过程,使有关机构可就其拥有的土地申请扩建、重建或发展,以期提供多元化的津助和自负盈亏设施,特别是增加安老、康复和儿童福利服务名额。

239. 政府致力透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增加资助安老宿位。除了继续兴建新的合约院舍、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和「长者院舍住宿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等措施外,政府会在未来五年于「改善买位计划」下增购5 000个甲一级宿位,以增加资助安老宿位的供应,并提升整体私营安老院的服务质素。

扩展长者生活津贴适用地方

240. 目前,约19 000名和1 400名生活在广东及福建的香港长者正领取高龄津贴和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为进一步便利选择在广东和福建养老的香港长者,政府会把长者生活津贴扩展至两省,向合资格长者每月发放该津贴(包括普通额和高额津贴)。

支援精神病康复者

241. 为加强对精神病康复者提供的社会支援及协助他们尽早融入社区,社署在全港设立24个由非政府机构营运的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为15岁或以上的精神病康复者、怀疑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士,其家人及照顾者和区内居民,提供一站式、以地区为本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务。政府会把中心的服务对象扩展至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中学生,以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支援。

加强支援少数族裔人士

242. 少数族裔人士是香港大家庭的一分子。政府一直致力透过不同措施,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支援,让他们享有平等机会,协助他们融入社会。

243. 香港的少数族裔人口按年增加,而他们在公共服务及支援方面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政府今年7月成立了少数族裔事务督导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出任主席,以加强政府跨局╱部门就支援少数族裔人士的内部协作。

244. 为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族裔人士的支援,政府会在2019-20年度起实施以下一系列措施:

  1. 优化《促进种族平等行政指引》以适用于所有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服务的政策局、部门和有关机构,并加强公务员有关文化敏感度的培训。民政事务总署也会提升「融汇中心」的传译及翻译服务;
  2. 教育局会持续推行「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学习架构」),并监察其落实的情况。此外,教育局会在2019/20至2021/22三个学年,继续委讬专上院校为录取非华语学生的中小学及幼稚园提供校本支援服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因应非华语学生学习的需要,参考「学习架构」以调适校本课程、学与教及评估的安排,让非华语学生更有效学习中文。教育局将会由2019/20学年起,为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学校按其录取的非华语学生数目提供分为五个层阶的资助,让学校为非华语学生提供更适切的支援,协助他们学习中文,并建构多元文化和共融的环境等。此外,教育局会提供额外资源,支援公营普通中小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以及协助非华语学生在中学学习中国历史。
  3. 劳工处将加强人手,推行试点计划,通过非政府机构以个案管理方式为少数族裔求职人士提供就业服务。雇员再培训局亦会针对少数族裔人士的需要,扩展相关的中文及特定行业培训课程,并在收生的准则加入更大的弹性。此外,纪律部队亦会加强招聘及外展的工作,鼓励少数族裔人士加入纪律部队。
  4. 社署将委讬非政府机构设立专责外展队,主动接触及协助有需要的少数族裔人士家庭,与主流福利服务联系。社署亦会加强预防及支援服务,协助少数族裔人士对抗家庭暴力及性暴力。此外,该署亦会于部分残疾人士家长╱亲属资源中心设立少数族裔专属单位,以及向特殊幼儿中心及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提供更多资源,加强对有需要的少数族裔家庭的支援。
  5. 民政事务总署会在地区层面举办更多推动少数族裔与本地社群沟通和交流的活动。此外,该署亦会加强各个少数族裔人士支援服务中心的服务,尤其为新来港少数族裔人士及青年人而设的服务。纪律部队亦会透过其到校外展及少年警讯的活动,增加与少数族裔儿童及青少年的互动。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已预留了5亿元支援上述的工作。

市政

公众街市

245. 我在去年的《施政报告》宣布会落实在天水围和东涌兴建公众街市,为市民购买新鲜粮食提供更多选择。我们已完成选址研究,并计划在天水围港铁站对出的天福路路段腾出地方兴建新街市;东涌的公众街市则会设于东涌港铁站毗邻的第6区商业大厦低层。我们稍后会就选址和设计谘询地区意见,并进一步探讨新街市的营办模式。

246. 我们也正在将军澳及古洞北新发展区物色兴建公众街巿的地点。至于现有的99个公众街市,大部分在数十年前兴建,当中不少座落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现正全面审视这些街市的使用情况和发展潜力,以制订合适的发展计划,达到地尽其用、惠及市民、推动地区发展的政策目标。具体来说,一些使用率欠佳的公众街市,我们会研究改变用途或拆卸重建,以腾出空间提供社区设施。

247. 此外,今年财政预算案预留20亿元推行街市现代化计划,有关工作已经开展,首个项目为全面翻新香港仔街市。公众街市现代化不会仅局限于安装冷气,我们会按情况全面翻新、原址重建或重置,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市政设施和服务。

环境卫生

248. 政府决心提升香港的市容,将多管齐下加强环境卫生和清洁。除了增拨资源,我们会采用创新科技以进行机械化及自动化清洁,并加强公众教育和执法。

249. 保持环境卫生确实是应对鼠患和蚊患的治本之道。鉴于今年夏天发生多宗本地登革热个案,我们已加强跨部门的统筹和协作,并正研究更新蚊患监察系统,提升预警功能。有关工作要持之以恒,亦有赖每一位市民的支持和合作,我期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继续共同努力,做好清洁香港的工作。

检讨歧视条例

250. 我们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向立法会提交《歧视法例(杂项修订)条例草案》,落实平等机会委员会于歧视条例检讨中提出的八项复杂性和争议性较低的优先处理的建议。该等建议包括明文禁止基于喂哺母乳的直接和间接歧视、使人免因被当为某种族人士而遭种族歧视和骚扰,以及扩阔性骚扰、残疾骚扰及种族骚扰的保障范围,以期为有关人士(特别是妇女、少数族裔及雇员)提供更佳的法律保障。

251. 特区政府一直致力在维护现有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性倾向和跨性别人士的平等机会。在公众教育及宣传方面,我们积极推广共融、互相尊重、不歧视的文化及价值观,包括积极向雇主推介《消除性倾向歧视雇佣实务守则》,目前已经有超过300间共雇用超过50万雇员的机构采纳。对性小众支援方面,政府向东华三院提供资助,于今年1月开设24小时的支援性小众热线电话,为性小众提供即时的支援、辅导和转介服务。热线已接获超过1 600个来电。今年稍后,我们将推出针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资源,提高他们对性小众的认识和敏感度。我们亦正制订涵盖不同范围的不歧视性小众约章,让服务提供者自愿采纳,增加对性小众的接纳。我们目前正研究其他地方以立法及行政措施推行反歧视措施的经验,工作预计可于明年上半年内完成。研究结果会提供更多资料,有助对社会就应否立法保障不同性倾向及跨性别人士免受歧视这个课题作深入、理性的讨论。